
米仓巷25号养善堂,俗称斋堂,是自梳女居住的地方。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清代自梳女斋堂
走进米仓巷25号、54号两幢老屋,附近居民称之为“姑婆屋”,这里面居住阿婆称为老姑婆、自梳女。在塔脚路曾经也居住着多位自梳女。据历史资料介绍,自梳女为广东所独有,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的顺德一带。当时,顺德的蚕桑业发达,妇女已有能力用双手养活自己,有人为了逃避封建婚姻的枷锁,自己动手将头发梳成一个髻,以示终身不嫁,从此可以走出深闺,跟男人一样耕作、做工、经商。后来,自梳女在全省范围蔓延开去。她们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后,会凑钱建房,住在一起食斋、拜观音,度过漫长人生。
新中国成立前,肇庆城区曾有十几个自梳女聚居的“斋堂”,现在仅剩下米仓巷的养善堂、永远堂和塔脚路的观音堂。
“自梳”是一生的承诺,“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饭自己煮,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养。” 这是自梳女给她们自己的全部诠释。现如今,肇庆仅剩下的一位自梳女,去年已经87岁,她搬进了阅江社区楼房里居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