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仓巷巷口前的朝晖粮 站,曾是掌握着肇庆老城区粮 食供应的重要机构之一。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小小粮站曾是老肇庆人的“米袋子”
米仓巷全长约300米、宽约3米,巷道两旁生活着大约几十户人家。其中,差不多半数房屋是清末民初的老建筑,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楼房相映成趣,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在米仓巷的巷头街尾,还有民国时期的小洋楼上,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石墩、石柱、石条,它们各自散落在现代房屋的大门旁,变成了米仓巷街坊的座椅。
而在此处,曾经有一个小小粮站,牵动着民众吃饭大计的同时,也见证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向市场经济时代的风云变迁——它就是朝晖粮站。
20世纪70年代(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方便群众购粮,建成了一间名为朝晖的粮站,开设在米仓巷与十字路交界处,挂着一块名为“端州区粮食局朝晖粮站”的招牌,面积约 170平方米,一楼是铺面,二楼是粮库和办公室,三楼则住人。这间粮站曾辉煌一时,是掌握着肇庆老城区粮食供应的重要机构之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粮票消失了,粮食消费实现了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朝晖粮站曾经排长龙买米已成过往烟云。粮站的经营者为了求生,经营形式几经转型。2016年,肇庆实施“府城复兴”项目。朝晖粮站处于项目被征收范围,朝晖粮站的历史暂时画上了句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