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何丽玲 彭达县
金秋时节,怀集县诗洞镇的田野被一片金黄浸染。近日,这片宁静的乡野因一群年轻学子的到来而格外热闹。来自近200公里外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中的学生们,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他们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感受泥土的芬芳与辛勤的汗水中,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田间大课。
晨曦初露,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学生们便跟着村民踏入了稻田。村民耐心讲解着从播种、除草到收割的全过程,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割禾、打谷、装袋、晒谷等。“一手拿刀,一手抓稻谷,两脚扎地,弯腰斜割。”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千百年来农耕智慧的凝结。同学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泞,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熟练,口号声在田间回荡。一滴滴汗水滑落,才真正让他们理解了诗句粒粒皆辛苦的千钧重量。
劳动体验远不止于稻田。在远近驰名的诗洞腐竹手工作坊里,学生们见证了黄豆如何经过选料、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揭膜、晾干等一系列繁复工序,最终成为色泽金黄、豆香浓郁的腐竹。他们对火候与温度的精准控制惊叹不已,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此外,拔花生、剥木薯、喂鸡鸭、剁猪菜……这些陌生的农活都成了他们的新技能。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学生们“撸起袖子”下厨,烹饪出美味的农家菜。村民的热情好客,院子里升起的炉火与璀璨的星空,都让学子们感受到了乡村特有的质朴与温情。“起初我有些忐忑,但村民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学生黄雨波的话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他们在艰辛中收获了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了生活。
此次学农活动,是一次将知识从书本释放到天地的旅程。南海华附的老师巧妙地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脚踏湿润的泥土,探索自然与科学相融合的奥秘。
在诗洞的山水之间,语文老师带领学生领略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山水田园诗歌魅力;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样本估计法实地测量水稻产量;物理课堂则结合流体压强知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打水漂比赛;美术生们则架起画板,将眼前的丰收盛景与乡村风貌精心入画。此外,学生们还跟着村民学习选料酿酒,了解市级非遗“仁和醒狮”的制作工艺,并走进红色课堂,聆听钱兴烈士的革命历史。
“这样生动的田间课堂,让我深刻理解到,知识源于生活。”学生陈子沫的感慨,正是“学思用”结合的生动体现。南海华附副校长梁欢介绍,如今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已从最初的简单农事,拓展为涵盖农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研究性学习及田间课堂的五大任务体系,旨在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现状,南海华附的学子主动担当,化身小老师,为诗洞镇凤艳小学的孩子们带去古诗词、手工制作、乐器弹奏和篮球等多元有趣的课程。他们打破枯燥的说教,将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场景,激发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捐赠仪式上,南海华附向诗洞乡村小学捐赠了一批学习用品,用爱心支持山区教育事业发展。
10月29日,在诗洞中学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上,两校学生围绕科普、传记等书籍畅所欲言,不同的视野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共同在书香中润泽心灵。这股支教的清泉,既为乡村孩子创造了新的学习体验,也为城市学子提供了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