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特约记者 冯铁成
近年来,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广宁县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申报并成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其中,省典型镇古水镇是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之一。

广宁县麦客汇客民宿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夏紫怡 摄
今年,该镇以“小块并大块”的模式,整理优化全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通过空间腾挪、调整优化和整合利用,全力推进古水河沿线竹加工产业集聚区项目和广宁县麦客汇客民宿项目,为古水“寸土”再“生金”打下发展根基。
盘活闲置校舍 引入民宿品牌
岭南秋日,山林仍饱蘸绿意,从圩镇出发,沿着盘山公路绕行,古水河潺潺而过,经过约13公里的路程,记者来到了隐秘于竹林深处的广宁县麦客汇客民宿项目施工现场。
广宁县麦客汇客民宿原址为蒙坑小学,2023年撤点并校后,蒙坑小学正式并入古水小学,原校址30余亩的村集体建设用地,成为当地镇政府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地块。当年,广宁县结合古水河农文旅发展需求,招商引资吸纳了麦客汇客民宿运营投资方,以“县国企+品牌方+蒙坑村”为合作模式,共同出资,塑造古水河之畔的田园乡野民宿。
“在原有2幢教学楼的基础上,我们新建了2幢主楼,其中一幢为接待厅,其余区域则兼具客房、厨房、餐厅等功能,加起来总共有43套客房。”广宁县麦客汇客民宿项目施工负责人孙江旺,引着记者来到民宿后方,举目可见,不远处汀州叠翠,竹林摇曳,古水河如一湾玉带,环绕其中。“当初实地考察,敲定项目,很大原因取决于广宁古水镇的天然胜景。竹林间水,是民宿独一无二的优势。”孙江旺赞叹道。
据了解,该项目共投资2000万元,今年5月开始动工。目前,整个项目建设进度已完成约90%,计划12月28日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营。
明确了“建设用地整理+产业导入”为工作方向后,古水镇政府还从要素保障、民事协调等方面,为民宿项目的推进做好贴心服务。其中,利用过渡性开发政策盘活土地,解决土地用途限制和产权登记难题,是其亮点之一。
古水镇副镇长莫家豪介绍,该镇活用土地过渡性政策红利,核心在于无需改变土地性质,“这一灵活设计,精准破解了传统土地审批的烦琐痛点。政策大幅简化用地手续、施工许可证等关键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与沟通成本,促进了民宿项目快速落地。”
退岸进园 重构产业空间
沿着古水河“生长”的不止竹林,还有15家零散分布、规模不一的竹加工企业。久而久之,滨水岸线被低效竹厂侵占、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古水镇拥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竹林面积约23.88万亩,占全县竹林面积的22.11%,竹子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受产业聚集性、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困扰。
作为广东省竹子加工专业镇,在兼顾整体串联古水河农文旅发展节点的背景下,针对传统竹产业布局散乱、生态隐患突出等问题,古水镇创新实施了“退岸进园”的空间重构策略,为加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色,更添浓墨一笔。
今年以来,该镇采用“先建新后拆旧”的模式,投资1亿元,有序腾退古水河沿线15家竹加工厂低效用地,规划整合古水河沿线130亩建设用地,重点实施古水河沿线竹加工集聚区项目,同步动员沿线竹厂搬迁入园,目前已有7家竹厂同意搬迁。
选料截断,切片削尖,打磨冲洗,烘干分装……位于大潘村的高垌竹加工厂内,机器轰鸣,秩序井然,工人们身着工装,在高速运转的车床前熟练地操作。记者了解到,该加工厂占地面积约5亩,以生产餐签为主,每日消耗原竹约5至10吨,日产餐签量约3至4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对于“搬家”,这家扎根在古水河沿线的老牌竹厂欣然同意。竹厂负责人王炜勇坦言:“此前,厂里曾想新增自动化生产线,但没地方,环保处理设施也跟不上新要求,此外,因为临水,厂区雨季常常遭遇水浸。”听说在建的集聚区不仅统一配套了污水处理、粉尘回收等环保设施,还预留了扩展空间,王炜勇计划,入园后,将升级平选机、抛光机等生产线设备,预计日产量可提高三分之一。”
莫家豪介绍,目前古水河沿线竹产业加工集聚区已完成土方平整,桩机也已进驻,正在做地基处理。
“目前县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竹加工厂搬迁入园的专项奖补措施,为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入园发展提供多重补贴支持,包括租金减免、新购设备补贴等,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莫家豪说。
跳出思维局限 平衡多方利益
就像转动“魔方”一样,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归并地块、土地重划。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权属进行合并或重组,土地布局得以更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得以提升。
意识到空间优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古水镇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置于发展核心战略高度,成立工作专班,立足资源禀赋与长远目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编制《广宁县古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总投资6.33亿元,含5大类13个子项目,该方案已于2024年9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实施。
考虑到利益主体搬迁费用压力大、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提高等因素,主观搬迁意愿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实原因,当地政府采取“先建新,后拆旧”的实施模式,保障利益主体随时可迁入新址,避免了无法完成建新或建新后闲置情况的出现。
莫家豪介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有利于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整合,通过对布局零星、破碎、散乱的耕地进行整理,提高耕地连片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农业种植基地。
“例如我们古水镇今年成功引进公司实施中药材套种项目,通过村里统一将村民零散的弃耕地、撂荒地整合起来,承包给龙头公司耕种的模式运营,目前已在下蚌村试点完成种植中药材100亩,随后逐步在全镇扩种至不少于3000亩的规模,能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莫家豪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