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楼梯加装扶手后,我能自己下楼散步了!”近日,在高要城区某步梯住宅小区,92岁的禤婆婆扶着金黄色防滑扶手,脚步稳健地走下楼梯。这项惠及1336户居民的“微改造”,源自肇庆“‘肇’亮邻里+”项目收集的民生建议,更是当地社会工作力量激活民生服务的生动缩影。自2024年4月市委社会工作部挂牌以来,肇庆以人民建议征集为抓手,依托社会工作力量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以行动勾勒出民生幸福的模样。

社工组织敬老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听民声、建桥梁
民意征集成治理“源头活水”
肇庆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民生工作的“源头活水”,构建起线上平台与线下站点联动的征集网络。全市设立30个社会工作观察站(点),选聘94名社会观察员深入社区一线,“‘肇’亮邻里+”项目累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866条,成功解决居民矛盾纠纷710件,化解率达82% 。
交通出行的优化印证着民意办理的效率。市民龙先生反映端州区江滨堤路非临停时段车位被占问题后,社会观察员立即联动交警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清理杂物、加强巡逻,让拥堵路段恢复畅通;针对鼎湖区凤凰大道路口行人过街难的建议,社会观察员实地勘察后协调工程师调整信号灯时长,将东西向过街时间延长至23秒,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截至2025年初,“城市畅通工程”已收集群众意见近500条,交通堵点破解率达90%以上。
强赋能、显温度
专业服务做民生“暖心引擎”
社会工作力量成为民生建议转化的“催化剂”。肇庆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032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8人,这支队伍让民生服务更精准高效。在高要区老旧楼房改造中,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全程参与需求调研与项目监督,推动扶手安装工程提前3个月完工,为51栋楼房加装扶手3839.6米,金黄色尼龙防滑扶手成为老年居民的“安全依靠”。
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更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智慧。肇庆高新区探索“养老社工+助老员+低龄长者”的“银龄互助”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陪聊、代购等服务。在“点亮微心愿”活动中,精准对接12名困难老人需求,联动爱心人士实现“床边护栏”“居家清洁”等心愿,让独居老人刘伯感叹“家里干净了,心里也亮堂了”。
织密网、促协同
多元共治筑城市“幸福基座”
肇庆以社会工作服务为纽带,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民生治理体系。全市建成70个“暖新驿站”,开展活动200多场,服务新就业群体超7.3万人次;99.7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25支市直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队,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联动打造50余个特色服务品牌。信访工作提质增效同样彰显治理成效,依托社会工作力量联动,“送上门的群众意见”被有效转化为民生实事,推动解决涉房地产、劳动保障、农业农村等民生难题2000余件,信访及时受理率和按期答复率保持100%,为夯实多元共治基础、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坚实支撑。
从楼梯扶手的“小改造”到交通秩序的“大优化”,从独居老人的“微心愿”到新就业群体的“暖服务”,肇庆以人民建议为导向,依托社会工作力量抓落实,让民生关怀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社会工作从业队伍持续壮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城市,正以更坚实的社会工作力量、更扎实的民生实事,绘就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