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见证封开解放 闪耀不朽荣光(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封开县的红色遗址中,位于渔涝镇上扶村的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见证了封川特派队从几十人的力量发展壮大到三百多人,指挥了著名的三战渔涝、三礼伏击战、解放封川开建县城等著名战役,以及设立贺江流动税站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从这里酝酿和发出。

绥贺支队封川特派队部分领导人员雕塑。

绥贺支队封川特派队部分领导人员雕塑。

封川特派队的部分用品(仿制)。

封川特派队的部分用品(仿制)。

设立流动税站筹集给养

三战渔涝后,封川特派队和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又进行了新的部署。由何涛、石新率领的一组人员活动在渔涝,刘乃仁、祝章等带领一个活动组到渔涝西山及白垢一带。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积极主动与敌斗争,整个渔涝地区又重新回到游击队的严密保护之下。

当时,游击队的供给主要通过驻地的保甲长负责筹集解决,由于部队人员扩编速度快,所筹的钱粮已不足以维持部队开销。为了保障部队的给养,封川特派队借鉴了绥贺支队在西江设立税站的成功经验,向支队申请设立贺江流动税站。

“设立贺江流动税站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军事价值,可以扼守贺江就可以扼守封川、开建两县的交通,切断敌人在开建县物资的供给线。”龙川告诉记者,二是控制了贺江,就控制了进入渔涝的水上线路;三是,贺江水路又能作为游击队向开建、怀集、苍梧活动的跳板,可谓一举三得。

于是,绥贺支队特派了刘乃仁亲自开辟贺江流动税站。

刘乃仁是高要禄步人,早年受组织委派任职过国民党的官员,在广宁领导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政治工作时,做过大洞税站的收税员,不仅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心思缜密。

刘乃仁接受任务后,率领部队进驻贺江流域,经过考察决定将税站总站设在渔涝河口的古榄村,并在周边设立流动税站。

当年的4月中旬,上级派黄厉任贺江流动税站的总站长,植火友带一个班的人员保卫税站安全,孔昭率领部分人员驻扎在蕨村就近策应,以防国民党特务破坏,确保收税工作顺利进行。

贺江流动税站向过往的船只征税,税率比国民党所征的标准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过往船只都自觉靠站纳税。

“税站不仅解决了经费问题,而且来往贺江的船民还经常为游击队提供情报,代购武器、弹药、医药、布匹、通讯器材等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游击队队员也经常利用上船收税的机会,向船民和旅客宣传形势,讲解政策,派发文告和宣传单张。”龙川说,贺江流动税站的知名度一度扩大到了两广地带,既有群众慕名前来参加队伍的,也有兄弟部队派人联络的,税站又变成了交通站。

解放封川开建两大县城

1949年春,为了呼应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作战,绥贺支队和粤中第四支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出击,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控制了封川县至高要县禄步(现高要区禄步镇)将近100公里的西江航道,西江两岸游击区因而得以连成一片,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敌我力量的对比,实现了华南分局提出的南北两岸打成一片的战略目标。

1949年5月4日至14日,封川特派队武工队队长李坤、中队长植火友率队先后攻克占领了忠义乡(今长岗镇)乡公所、仁里乡(今杏花镇)凤楼村。

至此,封川县境内县级以下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基本被摧毁,扫清了县城外围的反动势力,封开游击区与怀集、德庆和郁南的游击区连成了一片,而封川特派队在开展游击战中也逐步提高了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为接下来解放封川县城作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领导贺江、西江沿岸的党组织工作,1947年7月,中共粤桂湘边工委正式成立。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也宣布成立,其中第六团由封川特派队、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桂东人民抗暴义勇总队和怀西区青年共300余人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第六团的成立,是封川、开建两县游击战争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给了两县军民以极大的鼓舞,显示了两县革命武装力量的日益强大,标志着两县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配合南下解放大军全面解放绥贺地区在政治、组织和军事上作了全面的准备和部署。

1949年11月4日,国民党广东省第三专员公署水警大队易名为广东省十二区专员公署保安第二总队,总队长莫汉率领的残部只剩下160余人,被南下的解放军追击。莫汉仗着对地形熟悉,带领残敌向其老家罗莫村方向拼命逃窜,并连夜逃进了丰寿山的山林中,想以此效仿游击队和解放军周旋。

为了配合解放军全歼莫汉部队,绥贺支队第六团的部分人员在何涛、植火友、林今灵的带领下前往三礼(今三礼村)开展伏击作战,被围困走投无路的莫汉只得放下武器投诚。

“三礼伏击战是绥贺支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当时参战的官兵只有五十多人。”龙川说。

1949年10月14日,沿湘粤铁路线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邓华兵团四十军强势进军,10月18日肇庆宣告解放,25日德庆解放,28日郁南解放。

陈庚兵团十三军三十九师进驻都城后,派出先锋营在粤中纵队第四支队一团六连的协助下,乘船向封川县城进发。11月5日,封川县城得以解放。

由于跟随大军进城驻扎的只有绥贺支队第六团部分人员,无法直接应对江口圩(现在的江口街道)的国民党桂系夏威部队的正规军,第六团经过讨论后决定避开敌人主力,主动撤出封川县城,待时机成熟再次解放县城。

11月14日,陈庚兵团十三军与绥贺支队会师,解放大军在长岗圩的龙湾登陆上岸后直取封川县城,于当天第二次解放了封川县城。此次战斗过后,按照上级部署,解放大军再次撤回长岗的谷圩驻扎待命。

11月22日,解放大军三十九师一部在粤中纵队四支队新一团一连的带领下,搭乘10艘民船沿江向西挺进,当大军到达封川县城江边时遇到国民残部的拼命阻击,大军强行登陆,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又有城楼遮挡,大军一时受阻。

此时,绥贺支队第六团的部分战士在何涛的率领下,从县城北山向下猛攻,腹背受敌的敌人只能弃城而逃。次日,封川县城第三次得以解放。

和封川解放三进三出的激烈战斗相比,开建县城的解放 则相对“温和”了不少。

早在1949年6月,林今灵就按照绥贺支队的安排来到了开建县进行秘密的统战工作,并联络到了一批国民党地方部队的势力。

11月5日凌晨,王烈生带领绥贺支队第六团的200多名指战员前往开建县城所在地南丰镇支援国民党开建县队水上警察保安大队、广东省绥靖公署西江反共保民第三大队等地方民团几百人的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和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开建县长伍穗新缴械投降,开建县正式宣告解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