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近日,记者在封开县金装镇新圩村的“光伏虾”养殖基地看到,村民正忙着在光伏发电板下的渔塘里捕捞罗氏沼虾,随着织网的收紧,一只只硕大的虾跳出水面,村民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在捕虾。 通讯员 黄瑛居 摄
新圩村曾经因为缺少项目和资源导致经济发展缓慢,2021年7月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驻封开县金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创新开展“一村育千树”产业项目、“新望益渔光互补”项目等,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曾经,村集体增收乏力是金装镇的痛点。”工作队队长陶远明介绍,工作队在三任队长原有基础上继续实施“新望益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将项目打造成为联村共建典范。该项目由社会公益基金、新圩村、望高村、民益村共同出资,3个村成立“新望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管理,运行半年收益达到13.88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在“双百行动”工作中,金装镇党委、镇政府联合工作队采用校地合作、科技赋农的模式,主动对接华南师范大学技术团队,成功破解了光伏板下养殖罗氏沼虾的技术瓶颈。华南师范大学也免费提供近5万尾高抗优质虾苗和专用饲料,结合光伏板下水环境特点以及水塘周边的生态环境,采用“轮捕轮收”养殖模式开展了养殖试验。
“养虾最怕的是水质和病害,我们通过搭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组织养殖户线上培训,专家通过App远程指导,打破‘经验养殖’局限。”华南师范大学技术团队汪蕾副教授告诉记者。
“以前养虾最担心水质和病害,现在有专家时刻‘云指导’,虾苗成活率高,产量也稳步提升!”养殖户陈叔感慨道。金装镇党委书记侯志光表示,新圩村养殖的罗氏沼虾首批成功捕捞,标志着“光伏+生态养殖”模式取得初步成效,该项目正式迈入成果产出阶段,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圩村首批罗氏沼虾共捕捞到1500余斤,剔除成本后当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新圩村正计划将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推广到50亩水域,审慎加大养殖密度及轮次,届时年产值有望突破20万元,成为新圩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支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