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榜样引领齐心协力摘穷帽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我市扶贫领域涌现出以“市优秀共产党员”冯永成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在他们的激励带动下,无论是中山市帮扶我市四个县的93条省定贫困村,还是我市扶贫协作广西的两市四县,目前都达到脱贫标准。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我市扶贫领域涌现出以“市优秀共产党员”冯永成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在他们的激励带动下,无论是中山市帮扶我市四个县的93条省定贫困村,还是我市扶贫协作广西的两市四县,目前都达到脱贫标准。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我市和中山市的广大扶贫干部夜以继日、闻鸡起舞,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生命之光照亮扶贫事业的冯永成

冯永成(右一)正在向村民传授种植要点。 受访者供图

冯永成(右一)正在向村民传授种植要点。 受访者供图

2019年10月8日,我市扶贫干部冯永成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最牵挂的扶贫工作一线。

冯永成出生于广宁县的一个小山村,1995年从肇庆农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广宁工作。200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在扶贫战线一干就是16年。

在驻村扶贫过程中,冯永成手把手传授村民种植知识,搞活产业扶贫,又注重扶贫与扶智高度融合,在教育扶贫上开拓思路、精准发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冯永成自觉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应尽职责和事业追求。16年来,他不是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就是在考察扶贫产业的田头,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在他留下不多的遗物中有一本驻村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与其他工作队员每天入户走访的情况,从哪位贫困户家里有人生病,到谁家养殖的鸡鸭需要饲料,这些看似琐碎繁杂的记载实则满载着他对贫困户的深厚感情,对扶贫事业的无私奉献。

为更准确摸清情况,冯永成常常带队到基层走访调查。以村为家,深入农户,弯下腰来与村民们“结对子”,成了冯永成扶贫工作的日常写照。

在他重病住院期间,市委、市政府派出多名领导前往看望、慰问,鼓励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重回工作一线。在他病逝后,市委追授他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他的事迹在广大扶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扶贫干部纷纷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扶贫工作作为事业追求,用知识照亮村民致富之路,把为人民服务看作自己的本分,时刻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我本色。

用脚丈量28个贫困村的麦润金

麦润金在贫困村里走访。西江日报记者王永强摄影

麦润金在贫困村里走访。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他长期坚守农业农村一线,退休后奔赴山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为封开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绘制规划方案。他把自己当成封开人,村民把他当作邻居,他老骥伏枥,精神感动了我市的广大干部群众。

他,放下珠三角发达城市安逸的退休生活,不辞劳苦来到封开县指导新农村建设;他,在不惑之年誓要把落后的山村变成如画的田园。他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中山市退休干部、农业经济师、封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顾问、肇庆市荣誉市民麦润金。

封开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辖区内贫困村多、贫困户成分复杂,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全县有28个村被列入为省定贫困村。如何结合这28个村的特点,帮助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实现脱贫攻坚,是封开县一直以来都想要解决却又束手无策的难题。2017年10月,经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工作组和中山市驻村联合工作队推荐,早已退休4年,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麦润金从中山来到封开,毅然担当起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顾问的职责。

为摸清这些村最真实状况,麦润金常常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将这28个贫困村的280多个自然村全都走了个遍,每天步行10公里以上。这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已经66岁的麦润金却乐此不疲。

为尽快绘制出最适合的规划方案,每走访完一个村,麦润金都会加班加点整理思绪、手工绘制图纸,经常忙到深夜。这一张张精美的设计图纸,仿佛是一张张贫困村发展规划的蓝图,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一个个农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按照麦润金的规划设计方案,封开县从上到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广大扶贫干部扎根乡村、奋力拔穷根,如今封开县的2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麦润金的贡献不可磨灭。

孵化脱贫攻坚“战斗鸡”的博士曾华

曾华在挑选种鸡。 西江日报通讯员 封祖轩 摄

曾华在挑选种鸡。 资料图片

2008年,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生曾华一毕业就来到封开县杏花镇的一个贫困村庄里,一扎根 就是十多年。他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带 领团队保种改良开发的杏花鸡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鸡”。他亲手创办的封开县智诚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所孵化出的鸡苗供不应求,畅销附近的德庆县、怀集县、广宁县甚至广西梧州市。

如今,智诚公司已成为我市特色农业中的龙头企业,每年可向全市的养殖户提供杏花鸡苗2000万羽,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年饲养优质杏花鸡500万只以上,年产值2.5亿元以上。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曾华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以企业家的身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建立起“保种场+育雏基地+合作社(精准扶贫)+保底价回收”的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降低了农户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增强了农户的饲养信心和成功 概率。结合现有精准扶贫政策,智诚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打消贫困户饲养和销售的顾 虑,在 市场行 情好的时候,贫困户还能获得市场溢价收益。

目前智诚公司已在封开县的杏花、渔涝、长岗等13个镇发展630多户贫困户参与饲养,贫困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实现产业带动扶贫。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发展等方式,带动建立了4个养殖示范基地,既解决企业发展资金和用地问题,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农户参与到养殖杏花鸡项目中来,其中省定贫困村凤楼村的杏花鸡养殖示范基地占地面积300亩,一年累计出栏6万羽优质杏花鸡,养殖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