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水烧肉)继承人苏志杰 技艺传四代 烧肉齿留香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苏志杰,今年23岁,广宁县古水镇人。少时跟父亲学习烧猪肉,如今烧出来的猪肉品质上乘,已达到前辈的水准,成为苏氏家族古水烧肉第四代传人。2017年,古水烧肉成为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继强为代表性传承人。苏继强身故后,其儿子苏志杰成为继承人。

苏志杰制作的烧猪。

苏志杰制作的烧猪。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人物介绍】苏志杰,今年23岁,广宁县古水镇人。少时跟父亲学习烧猪肉,如今烧出来的猪肉品质上乘,已达到前辈的水准,成为苏氏家族古水烧肉第四代传人。2017年,古水烧肉成为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继强为代表性传承人。苏继强身故后,其儿子苏志杰成为继承人。

记者:你很年轻,对古水烧肉的历史了解多少

苏志杰:其他说不上,但对于古水烧肉,我比很多成年人知道都多一些。古水烧肉曾流行于绥江一带,以气香、味美、皮脆、肉酥等特点而成为著名美食,是座中珍品,席上佳肴。

我听前辈说过,早在清朝时期,古水烧肉就开始兴旺。在解放初期,古水有名的食馆有瑞芳楼、桃园楼、合兴楼、杏林居等,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烧肉做得好。这当中,以我们苏氏烧肉做得最有特色,当时还没有陆路,出入古水都要乘船走水路,包括广州、佛山等很多外地食客,为了品尝我们的烧肉,不惜乘船几天过来品尝,食后还打包带走,同时也将“古水烧肉”名气传播千里。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解放后,推行“公私合营″(国有化),那些当年著名的酒楼,有的被合并了,有的没有了,只有古水烧肉的香味留存至今。

记者:古水烧肉和其它烧肉有什么不同之处?

苏志杰:首先是原材料不同。我们主要采用广宁洲仔镇白沙出产的白沙猪,即是土猪,以40至60公斤为最佳,其肉嫩、瘦肉多,很适宜烤烧。

其次是腌制配料不同。配方为祖传,通过涂抹在猪身及腌制等步骤后,肉的味道变得更浓郁、芳香。为了软化猪皮,还要用叉子在猪皮上“插花”,让皮下的猪油和水份流出,防止在烤炉内产生爆裂。其它烧肉就没有我这么多功夫。

再次就是烧制不同。如今很多商家用不锈钢炉烧烤,为赶时间,而且只用猪腩肉来烧,每天烧几块,可能需求量不大吧。而我采用的是传统砖砌窑,炉内是出风口,炉外是送风口,这是我爸爸改良设计的,高1.8米、直径1米,用松木碳烤制,可同时吊烧4只大全猪。由于砖窑的聚热性能好,加上火候掌握得当,烧出来的肉质特别酥脆、爽口。而且烧全猪,味道更显淳厚。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古水烧肉”这个品牌的?

苏志杰:可以说,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会用心去呵护和发展壮大。在烧制过程中,有时难免出现一些瑕疵,特别在逢年过节,很多人来买我们的烧肉,工作量很大,请来的工人帮忙,监管不到位就出现烧焦等情况,影响了品质,那这头猪我们就不外卖了,要么自己食用,要么处理掉,不能坏了品牌。

很多酒楼来订我的烧猪,有的酒楼要求时间很紧,还提出多给钱,但我认为时间太赶的话,烧出来的肉质不好,我就推掉了。还有人找到我要求合作,挂我的名堂,每月支付我费用,他们自己烧肉,我也不同意,因为他们烧出来的烧肉肯定达不到我的要求。

记者:在你这个年龄段,很多人都玩游戏或外出玩乐,你的业余时间是怎么样的?

苏志杰(笑笑):这是我“遗憾”的地方,对同年龄人真的是“羡慕忌妒恨”。自从接过前辈的担子后,我几乎就没有了年轻人应有的玩乐和游戏时间。我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张罗着烧猪,接着亲自开车送货,一直忙到上午八九点,回来后抓紧时间小睡。下午又忙着去选猪、购猪,接订单等。晚饭后又要抓紧时间休息,准备次日凌晨起床烧猪。一年当中,只有大年初一那天暂停营业,可以安心玩足一天。

后记:采访结束后,苏志杰请记者品尝了他的杰作——古水烧肉。记者发现,除了肉色漂亮,肉块比其他烧肉都厚很多,而其它烧肉一般都会配蘸料,但古水烧肉则不用,直接入口。记者品尝了一块,外表焦脆,里面细嫩、甘香,即便是肥肉,也是肥而不腻。记者接连吃了五六块,仍没有肥腻的感觉,果然名不虚传。

 

上一页 1 1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