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高新区新貌。 西江日报通讯员 王振宇 摄
2010年,肇庆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弹指十一载,大旺谱华章。
建党百年之际,重温奋斗来 路。昔日“六泊草塘”“农场荒地”已变成了如今“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现代工业城。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和鱼塘成了历史记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云集的企业、四通八达的路网和美丽宜居的环境,荒草塘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工业城。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特约记者 方斌 通讯员 吴君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六泊草塘”变成了“经济开发区”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1958年,广东省决定在血吸虫繁殖地“六泊草塘”上投资建设大旺农场。97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知青来此芦苇摇摆、火食稀少之地开荒。由于大旺农场位于绥江、北江之间,历史上长期无堤围保护,地势低洼,每年汛期便成天然蓄洪区,是血吸虫病寄主钉螺的孳生地。
“治水灭螺”成为第一代大旺人的主要任务。经过20多年努力,1983年,大旺才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了大旺生产条件。1976年,大旺糖厂动工建设,逐渐成为大旺的经济支柱产业。
时移世易,斗转星移。依托大旺糖厂成长起来的大旺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落伍。日常开支大、部门机构臃肿、行政人员偏多、效率低下,这些都阻碍着农场发展。
1992年12月30日,经市委、市政府的批准,大旺成立了综合经济开发区,被赋予了相当县一级经济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权限,实现华侨农场改制。大旺终于放开手脚,大展身手。宝信金属、东凌皮具等第一批公司先后落户大旺。
1998年,肇庆高新区在三榕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2002年,肇庆高新区迁园大旺,大旺成为肇庆现代工业园区的摇篮,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开启了工业化的“狂飙突进”时期。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与肇庆高新区同步来大旺。2002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民营企业进入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在温氏集团工作了10年的陈瑞爱带领团队,来到大旺二次创业。
随着越来越多像大华农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起来,大旺的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与2002年相比,大旺2009年生产总值7年劲增25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1.8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28.2倍。
2005年起,大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5年在全省69个省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2008年,肇庆高新区成功竞得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并在当年全省产业转移园考核中位居首位,2009年被全国高新区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