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看试点单位怎么做(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6月16日,《肇庆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出台,这标志着垃圾分类从宣传发动阶段,正式进入推广实施阶段,并且率先在公共机构落地,接下来将在机关事业单位广泛推广。为此,我市将市委大院、市府大院、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城管局四个单位,列入先行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相信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那么,请跟着我们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经验吧。

工作人员在市府大院1号固定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垃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工作人员在市府大院1号固定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垃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市府机关大院

垃圾投放流动+固定相结合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继今年3月我市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后,6月16日,市发改局颁布了《肇庆市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进一步从工作任务、硬件基础、宣传发动等方面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试点之一,市府机关大院采取“流动+固定”相结合的投放方式,提高办公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形成绿色生活工作模式。

7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府大院东边车库的垃圾分类1号固定投放点,只见该投放点按照指引要求,设置有4个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分别标识为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市府机关事务局负责人介绍,在开展试点设施规划工作中,重点对市府大院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置。其中,3月26日,该局已对市府办下属各单位所有楼宇进行楼道撤桶工作,共撤消了26只楼道垃圾桶,全部按时完成楼道设桶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在室外设立3个垃圾分类流动投放点和3个固定投放点。

“此前饭堂因疫情尚未允许堂食,大部分办公人员选择打包回办公室就餐,为此,我们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在市府大院3个区域,分早中晚时段,设置垃圾分类流动投放点。”市府机关事务局负责人表示,而另外3个固定投放点则分别设置在停车场、办公楼层间等。“现在,我们要求大院各单位定时定点将分好类的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点,同时要求卫生保洁公司定时定点派员,到垃圾分类点进行垃圾收集转运,务必做到日产日清。”

除了做好室外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置外,市府机关事务局还对市府大院各办公楼室内的垃圾分类投放容器进行“更新换代”。购置了180只垃圾桶,分别配备到市府办各科室、各单位办公室内,完成室内其他、可回收两类垃圾的分类设置。

此外,针对市府食堂的厨余垃圾,该局还加强机关饭堂员工培训,严格执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积极引导就餐的干部职工按垃圾分类进行投放,厨余垃圾每餐结束进行清理,最后由环卫公司统一回收。

“自从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后,午间的厨余垃圾从原来的4辆400升手推车容量,减少至2辆,大家意识高了,垃圾也随之减少了。”该名负责人表示。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