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6日,《肇庆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出台,这标志着垃圾分类从宣传发动阶段,正式进入推广实施阶段,并且率先在公共机构落地,接下来将在机关事业单位广泛推广。为此,我市将市委大院、市府大院、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城管局四个单位,列入先行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相信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那么,请跟着我们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经验吧。

在市委机关饭堂,干部职工将饭菜残渣倒入厨余垃圾分类回收箱。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市委机关大院
干部职工养成垃圾分类投放好习惯
市委机关大院是我市首批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试点之一。早在去年8月,市委机关大院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是全市机关大院里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公共场所。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推进,该大院的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设施设备得到升级,宣传展板内容丰富规范,干部职工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其经验做法,为全市公共机构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参考。
记者现场看到,大院里各科室设有两分类垃圾桶,督导员引导干部职工垃圾分类投放,改造垃圾收集点,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连日来,市委机关大院的垃圾分类工作新举措频频。
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科科长陈超强告诉记者,该局按照我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迅速全力推进大院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合理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提高干部职工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知水平,切实提高市委机关大院生活垃圾分类的规范化水平。”陈超强介绍,6月30日,该局举行了两场市委机关大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中科院博士、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校亮现场授课,大院内各单位分管领导、科室代表、全体保洁员等约10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
“这次培训给我的最大感想是,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应从源头抓起,从单位内部做起,做好垃圾分类的前端工作。”市委机关饭堂负责人黄健诚参加了这次培训。在他看来,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应在政府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率先垂范,带动身边人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除了开展培训,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改造了大院里的垃圾收集点,增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点,更新走廊过道的宣传栏,印制宣传单张派发到大院里各单位科室,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完善专项工作台账。
目前,市委机关大院里的部分大楼已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收容器,各大楼的科室、茶水间、洗手间已设有两分类垃圾收容器。机关饭堂已能做到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类。干部职工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也逐步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所提高,逐渐将垃圾分类投放内化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已全面完成了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工作。
“今后,我们将加强宣传,发挥督导员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促进市委机关大院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走上轨道,实现常态化、标准化管理。”陈超强表示,该项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会根据市里的最新部署和干部职工的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将示范效应辐射到挂点社区、干部职工家庭,在全市公共机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实习生 李绮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