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杏花鸡产业扶贫基地喂养杏花鸡。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占地300亩的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杏花鸡产业扶贫基地生机勃勃。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封开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虽然谈不上惊天动地,却给全县的广大贫困人口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中有将近退休的老基层,也有刚入党的新党员;有考入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也有国有企业的合同工。
正是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封开县的广大扶贫干部夜以继日、闻鸡起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中。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杨彦鸿
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年轻表率
从2015年开始,封开县罗董镇政府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杨彦鸿就和广大贫困户“打”成了一片。他用5年如一日的工作成绩展现了年轻党员干部的优秀风采,完成了从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迅速成长为扶贫干部表率的蜕变。
杨彦鸿从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媒体工作,2013年进入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担任采编记者。2015年11月通过粤东西北乡镇事业单位考试进入了罗董镇政府任职,次年被任命为镇扶贫办主任,从此和该镇的广大贫困户们紧密联系起来。
2017年8月,省定贫困村五星村正式作为封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拉开帷幕。杨彦鸿带队进村入户、成立自然村理事会、召开村民会议等形式,在五星村的7个自然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其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自不必提,但他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率先在全县打造出了最初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之后,他又参加了思寮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程、罗董镇“公厕革命”等任务。截至目前为止,罗董镇已打造牛大力杏花鸡基地、香砂仁基地、番薯基地等一批基地项目,实施了十个村光伏发电项目和入股南丰综合市场升级改造资产收益项目,散种散养一批短期种养项目,既谋划长远发展,也注重短期成效,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从最初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到现在基本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8266元以上,为2020年全面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年度,罗董镇扶贫资金使用率100%,“八有”指标落实率全部达标,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从今年1月底开始,封开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杨彦鸿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作战当中。根据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安排,他主要负责市场、镇府门口和镇交界的设卡值守工作,主要职责是监测来往人员体温、登记信息、劝返外地进入车辆和无通行证的外出人员。期间,他还根据自身特长,为本镇录制宣传广播;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西江党旗红党员突击队”,到镇街进行疫情防控宣传;防疫后期,更是组织帮扶干部助力贫困户中外出务工人员复工复产。
虽然工作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他的家中却充满了坎坷。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无法承担体力劳动,为了支持杨彦鸿的工作,却又不得不承担家中的粗重活。他的母亲因患有严重脑退化和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治理。杨彦鸿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助母亲清洗被大小便弄脏的房间,以及为其洗澡和替换干净的衣服。
杨彦鸿从小就体弱多病,落下了多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病根,加上小时候抗生素使用过量,身体的免疫力极差,一般的小感冒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一场大病。从2016年接手扶贫工作开始,他就开始了每月一小病,半年一大病的节奏。在他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堆积如山的文案,而是一个深蓝色的药箱。
有同事和他开玩笑说:“你的精准扶贫工作和成绩,完全是靠药物来维持的。”对此他也笑着回应:“只要贫困户生活过的好,吃再苦的药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