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刚刚落下帷幕的十五运会上,莫家蝶、李志伟等怀集健儿闪耀赛场;乡镇的篮球场中,参加“村BA”的群众奋力拼搏;乡间的健身路径上,茶余饭后散步的群众三五成群……在全国县域体育事业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中,怀集以其独特底蕴与耀眼成就独树一帜。近日,怀集县文广旅体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体育设施之变
1512个体育场地,总面积218.56万平方米,1个县级体育中心,326处村级文体广场……一连串亮眼的数字,描绘出怀集体育设施的均衡布局。目前,该县基本实现镇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校校有运动场,让健身资源举步可及。
怀集还建成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县级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多次承办国际、国内体育大赛,持续点燃运动激情与城市活力,形成明月繁星相辉映的体育设施体系。
在怀集,体育设施不仅改变了城乡的面貌,更重塑了群众的生活方式。从城区到乡村,从专业场馆到街头巷尾的健身路径,怀集用实实在在的投入,打通了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赛事品牌之力
怀集不仅建好了体育设施,更点燃了群众激情。从全民健身日健身徒步走到“百狮闹元宵”巡游活动,从传统体育进校园到“村BA”“村超”火热开打,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面开花,月月有安排、节节有亮点。
怀集还打造了环大湾区西部200公里骑行、户外攀岩等“一县一特色”品牌赛事。其中,200公里骑行活动已成为大湾区最震撼的骑行活动之一,累计吸引超1.3万名骑行爱好者参加。
品牌赛事的魅力,在于它既能吸引顶尖选手竞技,又能带动普通民众参与。“十四五”期间,怀集累计举办县级大型群众体育赛事40场,镇村级赛事500多场,每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超40万人次。
体育,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
体教融合之路
怀集体育事业,既有群众体育的繁花似锦,也有竞技体育的硕果累累。体教融合深入推进,让怀集实现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良性互动。
怀集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屡创佳绩:梁小静在2025年亚洲田径锦标赛成就“双金王”;莫家蝶成为第二位闯入女子400米栏奥运会半决赛的中国选手。在十五运会上,15名怀集健儿代表广东队出战,参加田径、自行车、赛艇、皮划艇、足球等7个大项18个小项的角逐。其中,莫家蝶收获3金1银,徐小欣获拳击项目铜牌,江旭克、王桃桃、宋琴获赛艇项目银牌,李志伟摘下场地自行车男子争先赛银牌并创造广东队短距离项目最好成绩。
这些耀眼成绩,源于怀集坚实的青少年体育基础。2021年至今,怀集县业余体校累计向市体校输送165名优秀体育苗子,2023年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标志着怀集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达到国家级标准。
怀集的经验表明,群众体育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竞技体育最深厚的土壤。该县构建起从校园到社会、从业余到专业的立体化体育生态。当校园里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乐趣时,冠军的种子便在无形中播下。如今的怀集,正以“中国攀岩之乡”“广东省象棋之乡”等多张体育名片,展现出体育赋能县域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这片土地,体育不只关于比赛和奖牌,更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发展理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