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甘婉怡 通讯员 陈思宇
近日,肇庆市气温骤降,天气的剧烈变化令医院就诊人数明显增多。10月22日,记者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呼吸科、儿科等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队。针对天气转变下市民的健康防护问题,记者采访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的相关负责人,为市民解读相关的疾病防范要点。
降温致多类疾病高发,四类病症需重点警惕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曾令婵向记者介绍,气温骤降后,人体难以快速适应,免疫力暂时下降,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从门诊接诊情况来看,医院的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儿科以及急诊科的病人数量都有显著上升。
“我们医生的直观感受是,最近诊室基本没有空闲时间,号源常常一早便被挂满,有时甚至需要临时增加出诊医生来应对。” 曾令婵解释道。
心脑血管疾病是降温期间的“高危病症”。曾令婵指出,寒冷刺激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直接增加心脏负荷,尤其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心绞痛等急症。“老年人及有相关病史的人群,血管调节能力较弱,气温转变较大时,更需格外警惕突发不适。”
呼吸系统疾病同样进入高发期。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让病毒、细菌更容易入侵。“降温期间,普通感冒、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易出现急性发作。”曾令婵说道。
此外,湿冷天气会影响关节部位血液循环,关节炎、痛风患者常出现疼痛加剧;部分市民因腹部受凉引发胃肠痉挛,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流感季或提前到来,流行毒株与去年不同
针对市民关注的流感问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人陈世准表示,虽然本单位监测数据显示流感人群暂没有出现明显波动,但是结合国内监测数据和医院临床反馈,今年流感流行季确实呈现提前趋势。“往年流感高峰多在12月至次年1月,今年自10月以来,南方不少省份的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已持续上升。”
更重要的是,今年的流感流行毒株与去年有所不同。陈世准指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因此每年流行的毒株组合可能会有调整。根据最新的监测,目前引起流感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包括H3N2和H1N1亚型),同时警惕国外疫情的输入,特别需动态关注日本流感的情况等。“今年的三价、四价流感疫苗成分已根据预测毒株更新,能为市民提供更精准的保护。”陈世准补充道。
科学预防是关键,疫苗接种需尽早
“面对降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可能提前的流感季,科学预防是关键。” 两位医生共同建议市民从两方面做好防护:日常防护要到位,疫苗接种需尽早。
据介绍,市民日常防护可遵循七点原则:一是勤洗手,用肥皂或流动水清洗,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二是在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或就医时应科学佩戴口罩;三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毛巾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四是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五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六是流感高发期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七是关节、胃肠敏感人群注意保暖,减少受凉风险。
关于流感疫苗接种,因为保护性抗体产生需要2-4周的时间,因此,陈世准强调建议提前接种。“9月至10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接种期,现在接种仍来得及,因为只要流感病毒还在流行,任何时候接种都能提供保护。”
据陈世准介绍,建议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6月龄至5岁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及看护人员、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等。
“当前正是天气转变、疾病高发的关键时期,希望市民提高健康警惕,尽快前往指定接种点接种最新流感疫苗,做好日常防护,共同构筑健康屏障。” 陈世准最后提醒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