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资源变资产 存量转增量 效益兼收益 肇庆“整村运营”开辟共富新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夏紫怡

乡村微度假综合体朝阳里·湾区中国村、环星湖文旅休闲岩前社区、屋顶咖啡铁岗社区、近郊打卡胜地高要上清湾……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整村运营犹如一把钥匙,探索破解了肇庆乡村资源分散、产业单一等困局。上述这些引入整村运营理念的村子,已从“点位更新”向“全域振兴”变革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朝阳里·湾区中国村一隅。 记者 夏紫怡 摄

在实际操盘中,项目方+政府+村(居)委会是如何共同协力,让资源存量变资产增量、提高效益的同时,兼具村集体和村民收益的?对此,记者走进其中一探究竟。     

活资源

沉寂乡村变繁荣热土

国庆假期,秋风习习,吹起了鼎湖区永安镇五福村村前鱼塘的阵阵涟漪,古树掩映之间,青砖黛瓦、赭墙红砖的仿古建筑林立其间,非遗工坊、文创集市、艺术展馆、乡村咖啡等富含乡村肌理的文旅业态前,游人如织,高峰期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昔日寂寥的五福村,经过系统性市场化管理打造后,已今非昔比,成为新晋的“网红村”——朝阳里·湾区中国村。

五福村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整村运营对乡村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全方位整合优化的集中体现。

朝阳里·湾区中国村是在原五福村的基础上,在“政府引导、国企支撑、社会资本赋能”的协同机制下,引进了专业文旅团队进行整村运营。项目以乡土材料复原清代岭南水乡风貌为系统思维,打造了0.18低容积率和0.12低建筑密度的生态化乡村商务休闲空间。

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项目负责人郝宇亮介绍,项目规划面积为623亩,其中,运营方充分挖掘和利用300亩鱼塘与村民住宅资源,打造“两院经济”,分别为企业院子与村民共享院子,搭建起村民、企业共同的发展平台。

在郝宇亮看来,“整村”之“整”,不仅指空间的整体性,也指时间的整体性。“以往单个乡村振兴项目的运营,容易出现‘一时红火,然后陷入沉寂’的现象,而在整村运营模式下,需要对五福村农、林、田、水等各类资源进行‘打包’整合,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进行提升,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长久发展。”

除了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铁岗社区的屋顶咖啡项目,也是采用整体运营模式,由高要区政府引导支持,中铁十九局集团助力,农民出租宅基地,玉瑶山庄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项目先后通过塑造屋顶咖啡、柚见、比萨店等景观节点,吸引城市客流,进一步牵发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涌现。

拥有西江河流风光和古渡口,以及天主教堂罗马式拱廊+岭南灰塑等历史遗迹的高要区南岸街道上清湾村,则依托强村公司+区农投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整体化营造“渔村古渡”沉浸式场景,为闲置资源和古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与活力。

塑品牌

在群像中独具辨识度

盘活资源过程中,如何找到乡村特色品牌,是考验整村运营商“功力”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对市场风向有敏锐嗅觉,对乡村固有资源有深刻理解,甚至还需要对在地文化历史有新的运用。

在朝阳里·湾区中国村的核心位置,一方碧池映照着一座素雅书院,近观门庭,石匾上“槎西书院”四字苍劲古朴,清代鼎湖进士苏廷魁的落款,和民国迁建纪年内容隐约可辨。而书院最初的建设初衷,并不来自石匾,而是县志中寥寥数字的记载。

“后来,我们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了槎西书院石匾,有了实物的佐证,新建的书院更添一重历史的醇厚。”郝宇亮介绍,除了槎西书院,项目团队还活化了乾隆时期的庆丰窦水利工程、明洪武二年横槎巡检司等历史地标,构建了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生活的叙事场景。

岭南文化底色和历史脉络,镶嵌于项目塑造过程,让朝阳里·湾区中国村在乡村文旅群像中,拥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性。盘活资源资产、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整村运营商才能更好地大展拳脚。

高要上清湾以“整村运营”理念为核心,引入文旅发展公司,注入5000万元社会资本,对古村资源进行系统性盘活与升级。依托古屋、古巷道、古树、教堂等历史遗存与临江生态画卷,秉持“规划一体化、开发集约化”原则,邀请专业团队深度挖掘村域特色,量身打造上清湾历史文化长廊、连廊式树屋、五显许愿树林等沉浸式打卡点,重塑了上清湾的辨识度,实现了古村肌理与现代审美相映成趣。

可持续

实施差异化开发策略

不能忽略的是,整村运营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对乡村资源进行系统梳理评估,将资源转化为可经营、可量化、有收益的资产,把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其中关键,是实施差异化资源开发。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副教授陈海明认为,肇庆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开发策略,本质是整村运营思维下的精准资源激活,即突破传统“单点项目开发”局限,以村域为基本运营单元,实现“资源统筹、场景融合、利益共享”的系统性升级。

他分析,当前肇庆乡村旅游的“体量偏小、产品薄弱”,核心症结在于缺乏整村运营的统筹能力。在他看来,要破解这个掣肘,一方面要统筹各村特色业态,形成鼎湖生态+端州消费+高要文化的跨村联动矩阵,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则聚焦整村利益共同体构建,让标杆团队的先进经验与本土资源相结合,带动村民参与业态运营、民俗传承,实现运营有主体、发展有合力、村民有收益。

兼具效益和收益,也是整村运营的目标。要做到这点,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肇庆乡村的整村运营模式大部分为政府主导,村集体提供土地等资源,企业负责投资运营,村民可参与劳动、土地入股或出租闲置房屋,这既保证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又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归田园,念旧林,山水间,隐逸处。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肇庆乡村正通过整村运营,从“沉睡”走向“繁荣”,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意栖息地。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