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融媒跨版报道:怀集县“百千万工程”绘就共富新图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群山环抱的怀集县城,秋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公园绿意盎然,产业园区忙而有序,乡村田间蔬菜青翠欲滴,休闲广场上群众惬意漫步……这幅城乡繁荣的实景图,正是怀集县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来交出的答卷。

群山环抱的怀集县城,秋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公园绿意盎然,产业园区忙而有序,乡村田间蔬菜青翠欲滴,休闲广场上群众惬意漫步……这幅城乡繁荣的实景图,正是怀集县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来交出的答卷。

68f171dfe4b08f0aa86dcb04

自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怀集县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锚定“一三五十”目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来,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97.09亿元增长至324.18亿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居肇庆市第二。这三年,怀集入选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获得“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岭南蔬菜之乡”等称号。

 制造引擎轰鸣 

县域经济动能澎湃

怀集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聚焦通用设备制造、食品制造、金属制品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该县“主导+特色”企业达60家,总产值52.84亿元,同比增长9.35%,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广东广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条石基新材料生产线流畅地运作着,一粒粒石子在经过造粒、拉板、印刷、模切、装订等工序后,奇迹般变成一个个石基包装纸箱,送往全国各地。这个由省纵向帮扶工作队引进的实体制造业项目,从谋划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预计实现年产石基新材料包装箱1.47万吨,年营收8000万元,解决本地就业30人。

园区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作为产业转移主平台,肇庆怀集产业园区2022—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从42.82亿元增至47.41亿元,税收增速达48.8%;累计入园项目182个,培育规上企业54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现代农业与农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怀集芥蓝、菜心等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韭菜花产量占全省总量的35%以上,怀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基地。“怀集味道”区域公用品牌闪耀中国县域品牌擂台赛,斩获铜奖。怀集还融合打造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5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2亿元,较2022年增长98.44%,美丽经济效应凸显。

 镇村样板崛起 

打造“百千万工程”怀集模式

怀集县高标准推进典型镇村培育,第一、二批48个典型村全部通过省评定。蓝钟镇古城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

马宁镇、岗坪镇围绕农业类专业镇定位,形成切粉、丝苗米、蔬菜等“主导+特色”产业,2024年两镇特色产业总产值双双突破1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典范。

其中,岗坪镇睦渊村通过对闲置地等资源有效整合盘活,大力发展菱角种植、葡萄种植、小型服装制造厂、家具加工厂等多元项目,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桥头镇以创建省级典型镇和燕岩省级风景名胜区示范带为目标,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文旅行业创收逾5000万元,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城乡颜值焕新 

美丽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

怀集县聚焦交通主干道沿线农房风貌提升与重点区域风貌打造,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全县高铁、高速、国道、省道共12条交通主干道沿线已完成农房风貌提升9800多栋。

坳仔镇以厘江竹韵示范带建设为核心抓手,着力打造“竹韵坳仔·绿动绥江”生态文旅品牌,并在355国道沿线实施竹厂外立面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圩镇整体形象。

汶朗镇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以典型镇培育为抓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百千万工程”成效初显。走进汶朗镇乡村,一排排亮丽的农房引人注目,米黄色的墙面搭配深色线条,整洁大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全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下帅壮族瑶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民族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同时,该乡结合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将壮瑶铜鼓、图腾等民族元素融入到美丽圩镇、美丽村庄建设中。目前,全乡已完成289栋外立面风貌提升改造,乡村呈现出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现在家乡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安装了路灯,夜晚很明亮,群众可以到宽阔的团结广场休闲娱乐和跳广场舞,还可以到美丽的风雨桥和河堤碧道散步休闲,十分惬意。”下帅乡的赵女士激动地说。

近日,下帅乡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荣誉充分肯定了下帅乡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下帅乡还举办“四季村晚”“三族闹元宵”“牛王诞”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助力农副产品销售,进一步带旺文旅市场,持续擦亮“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名片。

 集成改革破冰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怀集县聚焦“权、钱、地”等关键要素,以改革破题激活发展动能。该县乡镇(街道)内设机构从182个调整为191个,事业单位从76个减至56个,县级议事协调机构由221个调整为25个。

冷坑镇入选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依托“全域+农文旅”模式,实施“小田并大田”,成功打造超5000亩连片耕地,引入总投资6730万元的千亩田园综合体项目。

怀集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实现交易473宗、标的2.41亿元,集体资产云地图对接省平台完成率100%。此外,该县国资总资产超130亿元,培育2家信用评级“AA”企业。

 多元力量汇聚 

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怀集县构建“党政引领、企业助力、群众参与”格局,撬动多元资源投入“百千万工程”。省能源局推动36宗项目落地怀集,总投资43.35亿元;广物控股首个制造业项目也在怀集投产。

中铁广州局等央企以“公益+微利”形式参与17个典型镇207个项目建设,总投资9.33亿元。其中,中铁广州局三公司、中国一冶集团等5家央企、国企公益帮扶9706多万元,助力3个典型镇75个村建设。

该县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创新。134个村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占比43%,拨付奖补114万元;发放妇女创业贷款3477万元,带动1.46万名妇女就业;村民理事会化解宗族矛盾案例形成“怀集经验”。

三年来,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4亿元,“怀集味道”摘得国家级品牌奖项,绿美岳山生态示范园获评省级荣誉。

从产业园区的工业崛起,到“岭南蔬菜之乡”的田间地头,再到街头巷尾的民生改善,怀集用实干书写了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答卷。怀集县正从“点上开花”向“全域结果”迈进,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强市域副中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