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织密民生服务网络 激活多元治理力量 大旺街道创新基层善治路径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锚定民生需求,以“一社区一品牌”精准实践,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分散发力”到“攥指成拳”、从“传统施治”到“智慧暖心”的跨越,绘就出“党建强、治理优、服务暖”的生动图景。

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张锋 王寒枫

从龙湖社区“九个一”工作法织密自治网络,到城区社区“红心驿站”架起服务桥梁;从正隆社区“一仓一村”激活社企共建活力,到将军岗社区“侨乡品牌”传递治理温情……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锚定民生需求,以“一社区一品牌”精准实践,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分散发力”到“攥指成拳”、从“传统施治”到“智慧暖心”的跨越,绘就出“党建强、治理优、服务暖”的生动图景。

大旺街道龙湖社区举办的活动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右)在示范“调粉浆”。

织密服务网络,传递民生温度

“村口通道长期破损坑洼,出入太不方便了,希望尽快解决!”日前,在龙湖社区“龙湖夜话”居民议事会上,新围村村民代表道出了大伙的急难愁盼。

了解诉求后,龙湖社区迅速响应,将道路改造纳入民生实事清单重点推进,主动联动大旺街道办等部门制定方案、推进施工。历经半个多月攻坚,破损道路完成升级改造,崭新的硬底化道路平坦宽阔,居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是龙湖社区创新推出“九个一”工作法,织密民生服务网络所取得的切实成效。“大旺街道下辖5个社区,管辖范围分散,外来人口多。”大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马彦丰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该街道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培育“一社区一品牌”特色治理模式,指导各社区搭建多元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持续织密民生服务网络,推动治理触角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让民生服务既有快速响应的“速度”,更有暖心便民的“温度”。

以龙湖社区“九个一”治理品牌为例,在“大党委”机制的统筹牵引下,社区先后建立“龙湖夜话”议事会、“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邻里驿站”服务平台等载体。截至目前,已推动712件群众“微心愿”从“清单”变为“实景”,促成142余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成功化解243宗矛盾纠纷,其中不乏拖延8年的邻里积案,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

城区社区则以红心服务驿站为核心支点,构建起“阵地+队伍+服务”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出集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熟人空间”。如“红心特工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为居民提供代办咨询服务206次,为困难群众送去针对性关怀86人次;“天天敲门组”仅今年已走访居民382户,收集并解决社情民意问题48件,以实打实的服务赢得群众广泛点赞。

激活多元力量,提升善治效能

为打破治理壁垒,大旺街道积极整合辖区企业、侨贤等多元力量,构建起“政府搭台、各方唱戏、群众受益”的治理格局,使基层治理更具活力、更有后劲。

走进正隆社区乡约公园,围坐在石桌前下棋的老人们博弈正酣,游乐设施周边孩童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公益服务站里群众在了解应急药品、就业信息等,细碎的对话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往,乡约公园所在位置曾是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闲置空地。其建成开放,是大旺街道携手社区,通过激活共治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成果。”正隆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婧容告诉记者,为推动社企联动,该社区联合辖区企业——唯品会华南运营中心,打造了“一仓一村”公益项目,乡约公园便是该项目聚焦群众需求,由企业全额捐资建设的成果。

不仅如此,“一仓一村”公益项目还聚焦“一老一小”,帮助165名孩子实现“微心愿”,依托“银龄记忆游”带领10户孤寡老人游览城区,通过“银龄伙伴计划”为群众解决56件生活难题等。

将军岗社区巧搭“侨”梁,联动爱心企业与侨胞力量精准破题:400余米便民道路建成,终结居民“下雨路难走”的困扰;11宗急难愁盼逐一化解,揪心事变成舒心事;近10年累计投入33万余元,助力127名学子逐梦,以实打实的民生实事,赢得群众认可。

厚植文化根基,凝聚治理共识

如何让基层治理从“外在要求”变为“内在自觉”?大旺街道给出了答案: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非遗传承、家风建设、红色宣讲为抓手,让文化走进日常、浸润人心,为基层治理注入鲜活“精神动力”。

“文化能聚人心、提士气。这些年,我们推动各社区走‘文化融合’路子,就是要把乡村的‘精气神’激活。”马彦丰举例称,一村社区便是其中典型。该社区依托辖区红色资源,多形式宣讲抗日英雄黎允恭的事迹,让红色基因在街巷间传递。同时,该社区挖掘蒋氏宗祠的古韵文化与“臭屁醋”特色美食文化,经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等方式推广,不仅让社区文化成功“出圈”,而且切实提升了居民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自觉。

龙湖社区将文化传承融入治理日常,依托“邻里驿站”常态化开设非遗课堂,邀请该社区的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授课,带动非遗融入日常;在梁政勋家塾定期举办廉洁文化与家风家训主题活动,通过诵读家训、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清白做人、勤俭持家”的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代代相传,持续凝聚起社区治理的“精神向心力”。

“从服务网络的密织,到多元力量的聚合,再到文化根基的厚植,大旺街道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致力让每个社区都长出了贴合自身的治理‘根系’。”马彦丰说,这些扎根民生、贴近实际的实践,不仅破解了街道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更以精准的举措、温暖的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