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以农为基 以文为魂 以旅为翼 德庆发挥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连日来,德庆满城喜庆,人们在热闹氛围里欢度国庆中秋假期。这是德庆全力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翼,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梁杰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迎来八方游客,游客深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德庆学宫举办孔子六艺体验活动,游客感知儒家文化对知行合一的追求;官圩镇金林村田园综合体热闹开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连日来,德庆满城喜庆,人们在热闹氛围里欢度国庆中秋假期。这是德庆全力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翼,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德庆注重扩大文旅活动影响力,办好春秋祭孔活动等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德庆传统文化品牌。 西江日报通讯员 肇德融 供图

德庆注重扩大文旅活动影响力,办好春秋祭孔活动等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德庆传统文化品牌。 通讯员 肇德融 供图

今年6月,德庆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前不久,肇庆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德庆县—封开县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强调两地要充分挖掘独特资源禀赋,以农业体验为引导、典型镇村为节点、山水生态为基底、乡村文化为纽带、全域旅游为形态,进一步做好做优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德庆农文旅融合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为此,德庆迅速绘就农文旅融合“施工图”——除了与封开共同打造西江碧道画廊,德庆将以“一心两极、三带四区”为核心框架,串联康州宋城、悦城龙母、盘龙峡等核心IP,通过串珠成链、全域联动,构建“两核驱动、三带环线、联动全域”的文旅新格局。

记者从德庆相关部门了解到,德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目前已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其中,由广东亚视演艺学院投资1.5亿元建设的龙母大剧院将打造含上千个席位的演艺中心及贵宾厅、商业街等配套设施,运营后预计年增游客20万人次以上。悦城镇罗洪村将以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为载体,创新融入当下流行的国潮元素,致力打造成集农耕民俗体验、国潮文创消费、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村落,变身特色文旅打卡地。位于西江侧畔的沿江精品民宿带项目将依托德庆县西江沿岸优质生态风光与周边文旅资源,通过引入专业的民宿运营团队,带动周边餐饮、购物等相关业态发展,打造一条具有特色的沿江精品民宿带。

着眼未来,德庆已做好中远期规划。德庆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2029年,德庆将聚焦西江旅游风光带,打造70.2公里“慢游碧道+快旅国道”,建设9个驿站;升级康州宋城、悦城龙母两大龙头项目,打造“华表石野趣茶旅”“六水沙滩渔趣艺术”等六大文旅节点,再建7家特色乡村酒店,让西江沿岸处处是景。2030—2035年,德庆将依托“百果争馨·诗韵官马”绿韵农游带和“丹山悦水·永播凤飞”节庆狂欢带,聚焦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生态康养三大产业农文旅融合链条,重点打造农旅及森林康养项目,构建“产业有特色、文化有底蕴、体验有温度、生态有颜值”的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在谋划中远期项目、夯实发展根基的同时,德庆更着力把自家优势玩出花。近年来,德庆依托独特的农产品与文化资源,从一颗贡柑到一串荔枝,从一场庙会到一场马拉松,用“产业+文化+旅游”的组合拳,把特色变成招牌,让德庆名片更加响亮,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一方面,德庆大力做深“柑”文章,探索德庆贡柑与文旅结合新路径,持续办好德庆贡柑嘉年华,进一步办好“我在德庆有棵贡柑树”网上认养活动等线上营销活动,让游客“因贡柑知德庆”,以贡柑带动乡村旅游。同时深化打造贡柑主题酒店和“柑香画廊”线路,构筑德庆贡柑农文旅超级IP,打造一批贡柑休闲旅游“打卡地”,共同提升德庆贡柑品牌形象和价值内涵。

另一方面,德庆打响“龙母贡”品牌,以龙母文化为核心,整合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如鸳鸯桂味荔枝、贡黄茶、德庆贡柑、肉桂、巴戟、何首乌、紫淮山等,通过统一品牌标识、包装设计和质量管控,推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升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力。此外,德庆还注重扩大文旅活动影响力,不仅办好闹元宵、龙母诞、春秋祭孔等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德庆传统文化品牌,还不断升级德庆乡村马拉松、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百公里骑行等体育赛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体育”活动品牌。

从千年古郡到省级农文旅融合试点,德庆正以全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接下来,德庆将与封开携手探索跨县域合作新模式,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