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乐祺
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赋能、文明乡风传承……如今的鼎湖区永安镇苍南村,作为2024年第二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从单一生产向多元融合跨越,从传统村落向美丽乡村蜕变,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绿美交响曲。近两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苍南村,看到一幢幢楼房整齐排列,株株绿植随风轻摆,乡村景致养眼又舒心。
自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永安镇邀请北大研究生学院规划团队对苍南村乡村建设进行一系列规划设计,结合村实际情况、亮点、特点进行“量身定制”。截至目前,该村共完成了道路泥地硬底化约2000平方米,道路场地黑底化约8000平方米,安装照明设施约130支,同时因地制宜,建成5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公厕6座,进一步提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特色+美丽’因地制宜,不断延伸‘美丽村居’触角,加速提升‘美丽颜值’。”苍南村党支部书记陈伟雄说道。苍南村聘请专业绘画工作者对苍南、苍北村约106间农房共2500平方米的外墙进行了精心绘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使农房风貌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村庄不仅看着养眼,住着也舒心,爱护环境卫生不是一个人、一家人的事,而是家家户户的责任。”老党员龙叔高兴地说。
据悉,苍南村分别建立了休闲小公园、亲水平台、篮球场、文化广场、绿道等。该村还打造“四季常青、错落有致”的生态空间,紫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三角梅、宫粉紫荆、凤凰树、荷花等布满全村,让村民共享绿美生态建设成果。“每到夜晚,许多村民都会不约而同走出家门聊天、散步、跳广场舞等。”说起近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苍南村拥有悠久的养殖业历史。但随着永安镇贝水智能产业园、肇庆大型集聚区在该村逐步建设,受空间规划、环境要求等因素影响,传统养殖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为此,苍南村迅速调整发展思路,主动探索产业新模式。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农用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农文旅融合产业,推动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葡小苑葡萄种植示范园便是引进的企业之一。
如今,葡小苑葡萄种植示范园亩产稳定在4000至4500斤。据该种植园负责人罗焕忠介绍,今年,种植园分早、中、后三批间断性地培育葡萄,采收期可以从7月份一直到9月份,保障了供应链稳定。罗焕忠表示,早在7月份,就接到广州、佛山等地经销商的订单,同时每逢节假日也会吸引周边的许多游客前来游玩和采摘。
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红利。“现在我每天过来进行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工作,一天有100来块的务工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村民何阿姨说道。
接下来,苍南村将借助园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深入推进“产业融合、优化布局、工业反哺农村”的发展格局,持续探索乡村“产业+文旅”等多元模式,以乡村生态、文化等特色元素服务工业与文旅产业发展,在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发展多元化农村产业的同时,为该村推进 “百千万工程” 持续聚势赋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