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县南街街道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新风貌 绿美实招让村村各美其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夏紫怡 实习生 孙可凝 通讯员 夏国龙

美丽庭院、口袋公园、百日花海、绿化“连廊”……一幅幅绿美画卷正在广宁县南街街道徐徐铺展。近年来,南街街道深入挖掘各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工作,展现各村不同特色,打造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生态景观,让群众的生活从“有绿可看”变为“有园可游”。

江美村优美的生态环境。 受访单位供图

江美村优美的生态环境。 受访单位供图

群众主动让地参与

走进南街街道红太阳村内精致的小公园,绿植错落有致,古韵凉亭矗立其中,村民团坐一起,把话家常,在一片绿意衬托下,人和景美相得益彰。

近年来,红太阳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结合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乡村特色,利用清拆后的闲置用地、辖区边角地等,用心打造“小而美、美而精”的公共微空间——口袋公园。如今该村已建成口袋公园4个,辐射新增种植特色树木、花卉1284株。

广宁县南街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文钊介绍,红太阳村乌石洞的口袋公园是该街道先行建成的公园。通过受益村民的口口相传和镇村干部的入户宣传,其他村民开始转变被动接受的观念,以让地、捐款赠苗、门前屋后植树等方式,主动参与村庄绿美行动。“当中,下风迳村最为突出,村民自发沿河边种植桃树共30株,每逢桃花盛开,连成一条桃花路,吸引大量村民游客前来打卡。”

而南街街道首约村在打造6510平方米“花海经济”示范点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工作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村“两委”立足首约村作为广宁县“南大门”的位置特点,结合整村规划,耐心向村民阐释建设连片休闲景观带、发展“农文旅融合”的长远效益。依托村民自治理事会,经过沟通,村民们普遍转变观念,主动让出土地,有力保障了百日菊“花海”的顺利建成。

积分制赋能乡村绿色发展

中共广宁县委机关旧址、江美乡农民协会旧址、培桂书院、初心堂和西江农民运动史迹陈列、古炮台……一座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建筑簇拥在绿意中,是南街街道江美村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的重要基础。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引进了花卉小镇、茶枝柑种植基地、兰花种植基地等一批生态产业,围绕“红绿融合”,对破旧房屋进行修缮、翻新、立面粉刷等,整治提升道路超3公里,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

为让绿美生态发展成色更足、更持久,江美村充分运用积分制,激发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化行动。

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的积分超市,每一件商品都明码标“分”。村民们通过日常文明行为积累的积分,可以在里面兑换到洗衣液、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保温杯、热水壶等日用品。

村民陈诗强是积分制的积极践行者和受益者。今年,他通过参加村组织的植树志愿活动、在自家院落打造绿美庭院等方式,共获得21分。随后,他用这些积分兑换了一袋洗衣粉。

在文明积分制的激励下,像陈诗强一样自觉参与村庄建设的村民越来越多,江美村共建共治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此外,花卉小镇、茶枝柑种植基地等生态产业落地后,以产业带动就业,村委会优先为低保户、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工资按日计,每天100元,有效带动户均增收约1000元,帮助村民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进一步让村民享受到绿美乡村的民生福利。

“一盘棋”规划实现村村有特色

在推进乡村差异化绿美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千村一面”的同时,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形成合力,是实践工作中的关键课题。为此,南街街道坚持“一盘棋”规划与“一村一策”相结合,深入各村开展调研,精准识别各村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

李文钊举例称,如赛洞村聚焦“庭院经济”,江美村发力“红绿融合”,首约村打造“花海IP”等,既突出特色,又形成互补。此外,该街道统筹项目资金与政策支持,确保绿美建设均衡推进、全域提升,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下一步,南街街道将围绕“森林小镇”品质提升,重点推进绿美建设从“扩绿量”向“提绿质、增绿效”深化,联动林业部门开展林木抚育与生态修复,强化廊道连通性与生物多样性;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推动绿美建设与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融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该街道将完善“积分制”等长效机制,鼓励企业、村民等主动参与,持续巩固绿美成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