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两岸喜丰收,“百千万工程”结硕果。在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高要铁岗举办之时,这片土地正以一场现代农业的盛景,向全省展示“百千万工程”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高要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支点,徐徐展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金色画卷,正成为高要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产业融合 工业思维重塑农业格局
高要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虾米鸭鹅桂”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构建起富有高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高要成果丰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中期评估验收,中央财政资金高效使用;预制菜省级产业园通过中期评估;以水禽为主导产业的“补改投”试点项目成功入选省级名单。

全省各地游客在高要铁岗共享丰收喜悦。
罗氏沼虾产业是高要农业的“金字招牌”,已成为“十个全国最大”的百亿级全产业链:全国个头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最大(13万亩)、产量最大(4.8万吨)、产值最大(一产50亿,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100亿元)。
同时,高要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加工厂(肇庆恒兴水产公司)、最大的罗氏沼虾批发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以及最大的罗氏沼虾主题农文旅景区(哈哈乐农耕文化园)等。
高要更创新结合肉桂精华物质与罗氏沼虾养殖,创立全新县域公用品牌——“高桂虾”,通过开发“高桂虾”文创产品、举办“高桂虾”美食节、建成全国首个罗氏沼虾主题农耕文化园等方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延长罗氏虾产业链条和辐射带动范畴。
金渡实践 乡村振兴的“高要样板”
秋日暖阳下,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如一幅渐次展开的田园画卷。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整村运营,这里成功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短短两年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2年的12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1万元,日均游客络绎不绝,超千人次到访,日均营业额突破3万元,成为肇庆市“百千万工程”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社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匠心,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以微改造精雕细琢,唤醒乡村沉睡的基因。设计师以瓦顶线、墙腰线、贴地线勾勒轮廓,为200余间农房施以淡彩轻描,使传统风貌与现代审美相映成趣。
漫步村中,全省首家“屋顶咖啡”静立于改造后的民房屋顶,俯瞰连片花海;共享茶室、窑烤披萨、特色糖水铺等多元业态点缀其间,源自玉瑶公司对120间闲置旧屋的巧妙活化。未来,连片民宿与“小肇上菜”超市也陆续亮相,延续这片土地的生机。
此外,社区还依托农耕鱼塘、非遗开发深度体验项目,并将光伏长廊、光储充停车场融入公共空间,每年增创收入超15万元,“阳光经济”正悄然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转型
高要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
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为亮点。肇庆市高要区肇丰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中心,标志着高要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禄步镇水稻基地,无人机正在进行“一喷多促”作业。“相比人工,效率提升20倍以上,而且更加精准均匀。”技术人员介绍,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高要农田里落地生根。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2025年全区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主体385个,用证数量8982张;完成农产品快检24901批次,合格率99.99%;定量检测788批次,合格率100%。

省庆祝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省“ 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铁岗社区举行。
非遗赋能 文化传承激发乡村活力
高要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要春社”的重头戏,河台开耕节热闹喜庆程度堪比春节。稻田里,十多头醒狮聚集,田边站满群众,鞭炮齐鸣。老农扶犁喝令,扬鞭催牛,头戴大红花的耕牛踏入水田开启新春第一犁,今年吸引超过10万名市民游客慕名而来。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源远流长,以水草、芦苇为材,图案精美、技艺精湛,如今通过文创产品开发走进现代生活;新桥洋篮历经百年传承,竹丝编织轻巧坚固,在年轻设计师手中焕新为时尚灯饰、家居艺术品,远销海外;小湘香云纱染整技艺独具特色,其制成的丝绸面料质感挺括、色泽温润,正通过与服装品牌合作走向高端市场。
这些非遗项目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提升乡村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民生改善 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指数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高要区聚焦民生改善,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新桥镇长湖村、回龙镇松山村等典型村的成功实践,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生动注脚。
长湖村成功创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获评广东省社会治理示范村、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并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长湖村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配套建设了文明积分超市,将是否落实门前“三包”、是否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等量化赋值,用积分兑换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村民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
松山村的“积分制”治理成效同样显著。这个仅460人的村庄,通过党建引领,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量化积分。村民遵规守约可获得积分,用于在“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此举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2024年简办红白事50余场,节约开支超百万元;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超3000人次,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65%。“积分制”不仅涵养了文明乡风,更促进了产业发展。松山村通过鱼塘发包、预制菜供应等,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90万元。
丰收盛典 农业现代化的高要展示
在全省庆祝丰收节主会场,一场现代农业的盛宴正在上演。特色农产品展销、农耕文化体验、智慧农业装备展示、非遗表演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高要农业发展的新成就。
来自全区各镇的优质农产品同台竞技,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彰显地域特色;预制菜产业园企业的深加工产品,展现产业链延伸成果;农业龙头企业带来的创新产品,体现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
数字农业平台实时显示田间数据,展现智慧农业的强大魅力;新型职业农民现场演示现代农业技术,传递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希望。
抢抓机遇、迎头赶上,坚持从产业、县域和区位中挖潜能、找增量,多措并举提升发展能级——今日之高要,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走在高要的田野上,远处是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处是欢声笑语的农民群众。
西江潮涌,奋进当时。高要正以丰收节为新起点,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高要力量。
虾
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3万亩,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国30%以上、全省70%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00亿元,成功创建“高桂虾”区域公用品牌,跃出产业新高度。
米
活道大米,建设“一园一片八基地”的产业带,打造“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农旅研学”的产业链,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综合产值超17亿元,颗颗醇香飘万家。
鸭
“高桂鸭”,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要)亿只“高桂鸭”全产业链项目为带动,推动肉鸽一二三产发展,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20亿,叫响品牌新名声。
鹅
黑鬃鹅,抓好“高桂鹅”增养扩面,建设“一园一核一中心多基地”的产业带,完善“种苗孵化+养殖+加工+交易”的产业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1亿元,舞动产业新乾坤。
桂
高要肉桂,占全国肉桂种植面积20%,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创新开发“高桂虾”“高桂鸭”“高桂啡”等“高桂”系列品牌,香沁全球新市场。
策划:谢政 马喜生 刘哲 刘小洪
统筹:崔欣 黄锐庆 胡馨文 岑永龙
文:记者 林琳
实习生 谢宇喆 特约记者 刘潜
图:记者 刘春林 吴勇强 曹笑
通讯员 赖家乐 陈彦成 李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