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百亿集群撑起产业筋骨 农民收入跑出“上扬线”——肇庆深入实施“成百上千”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王永强

9月28日,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全方位展现全省上下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肇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安排,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在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强市“成百上千”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生机盎然,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农业强市建设步履铿锵

肇庆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稻米、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等产量稳居全省前列,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贡柑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罗非鱼之乡”“中国罗氏虾之乡”“中国肉桂之乡”……肇庆各地拿下一个个“国字号”头衔,展现农业产业发展的雄厚根基。

2023年11月,肇庆提出全市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成百上千”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重点围绕肉桂、柑桔、粮油、竹产业、预制菜、裹蒸等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壮大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预制菜、竹产业、微生物、花卉等十个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尽快突破1000亿元。

经过努力,肇庆在扭转“农业大而不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强市建设上取得了突破。2024年,肇庆农林牧渔总产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粮食种植面积300.3万亩、粮食产量123.3万吨,双双稳居全省第三;水果种植面积和南药种植面积双双稳居全省第一;其他主导产业规模也排在全省前列。

目前,肇庆锚定的农业十大产业集群中,已有六个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是粮油109亿元(居全省第三)、蔬菜136亿元(居全省第三)、水果116亿元(居全省第三)、畜禽146亿元(居全省第三)、水产104亿元(居全省第三)、南药121亿元(居全省第三)。高要活道大米、封开杏花鸡等17个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此外,肇庆还成功打造了恒兴预制菜、正好食品等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11个。全市形成了罗氏沼虾、杏花鸡、柑橘、肉桂、肉鸽、肇实、竹产业、大米等8条农业单品全产业链,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初秋时节,林木葱茏,走进封开县江口街道台洞村,抬头可见碧蓝天空,低头是清澈的贺江;村庄旁,干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条长带,在金黄色的稻田间绵延而去;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让村道两旁生机盎然。经过多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如今的台洞村宛如世外桃源,成为4A级景区贺江碧道画廊的重要节点。

在肇庆,还有很多村庄像台洞村一样越变越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肇庆注重将环境综合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围绕城乡风貌提升,肇庆各地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怀集县以马宁水两岸农田连片整治为突破口,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和城乡风貌提升等方向精准发力;广宁县通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系统性谋划,以红色元素为主题,深度整合周其鉴故居、彭湃故居、江美农协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串联起南街街道的16个村(社区),建设“红之源”精品示范带,全力推动示范带沿线产业多元化发展、风貌协调美观提升、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基层治理创新增效;高要区将“西江画廊·羚羊飞跃”与“金莲古韵·高桂大虾”两条示范带融合,全力打造一条长约55公里的“西江画廊·出彩高要”精品示范带。

如今,一场以产业思维、农文旅融合破解环境难题、驱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正在这片岭南大地上生动上演,成为省“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生动注脚。

乡村产业生机勃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肇庆涌现出一批有想法、有创意的新农人,培育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新农人立足当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把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提升了肇庆名优农特产品的知名度,擦亮了肇庆“大湾区菜篮子”的“金字招牌”。

在封开县南丰镇的万亩灵芝谷综合产业园,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落在林荫下,灵芝在树林中茁壮生长。每到采摘季,村民们就忙得不可开交。这些灵芝经过初加工后,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走出封开,走向全国。而万亩灵芝谷综合产业园的主体企业也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村民”模式,确保集体经济增收,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肇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进一步完善,为产业升级奠定了根基,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则带动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近日,怀集县联办企业兴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2025年首次分红发放仪式,向全乡5个行政村发放6万元分红。作为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下帅乡以产业思维破局,创新建立了“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委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委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各村抱团共赢的局面。该乡各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接连突破20万元大关。截至2025年6月,兴帅公司累计营业额已突破1500万元,并带动当地1000多名村民就业。

据统计,肇庆农村常住人口有191.36万人,农民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肇庆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肇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689元、23653元、24809元和25885元,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居全省第8位(除深圳外),已经高于所有粤东西北地市的水平。

当前,肇庆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广东省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而努力奋斗。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