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李超越
近日,记者从肇庆海关获悉,2025年1至8月,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88.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1%,进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3.6个百分点和1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2.2%,进口增长32%。
这份亮眼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全市企业的拼搏奋进,也离不开我市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例如,在监管和物流环节,我市通过数字化改革,显著提高了效率。此外,还积极抢抓大湾区政策机遇,全力为企业“减负”。
锂电池检验
从72小时压缩到10分钟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新能源产业特色,打造出口锂电包装智慧监管业务管理系统,打通关企数据壁垒,实现“系统智能审批、自动验放”。前8个月,肇庆锂电池出口额达5.3亿元,同比增长40%,压缩通关时长超99%。
肇庆高新区是我市锂电池出口的主阵地,在过去,单批货物查检时间约需72小时,现在通过智慧监管业务管理系统,货物自动完成数据比对、审批和验放,全程不到10分钟。“过去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需要预约等待,还要海关关员驱车从肇庆市区到仓库现场进行查验,如今实施线上智慧检验快捷便利,一年能省下250多万元成本。”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与物料控制部负责人余长旺向记者表示。
在肇庆高要港口岸,一个个集装箱正通过口岸智慧物流管控平台自动分流,内外贸货物24小时精准作业。高要港商务经理何涛介绍:“平台让码头设备周转率提升30%,场内作业人员配置减少约31%,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对于地处偏远的山区企业,肇庆海关推出“远程属地查检”模式。在高要区回龙镇一家供港澳活猪养殖场,兽医通过5G视频连线海关关员,仅用1小时就完成了查检。“过去要4小时,现在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该公司经理陈秦表示。
此外,“智慧客服”助力越来越多的肇企按照各国海关要求精准、快速通关。在肇庆海关综合技术中心实验室里,一台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客服”正7×24小时在线应答,其可根据产品的类型和出口的地区,自动查询和匹配出口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自动生成需要检测的项目清单及限量标准,还匹配检测需求生成产品的检测报价单,让海关和企业均大大节省了时间。
抢抓各级政策为企业“减负”
为支持进出口业务,当前各级、各地有多项便利政策促进企业出口,我市企业和服务部门积极抢抓机遇,如通过“组合港”,实现肇庆内河港与南沙、蛇口等海港一体化运作。“现在整体物流时间压缩2至3天,成本降了30%!”肇庆市大正铝业有限公司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通过“组合港”出口1431个标箱,节省成本超28万元。有企业向记者表示,过去需要先出口货物运抵深圳,通过“组合港”,可以在“家门口”就完成手续,仓储、物流、等候时间都大为节省。
近日,在肇庆投资的环球石材(东莞)股份有限公司进口一批共9个集装箱的大理石荒料,通过内河运费扣减政策扣减了3690元,节省税款480元。该公司关务负责人张家欢表示,自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实施以来,公司共从货物完税价格中扣除内河运费约26.25万元,为企业节省税款支出4.727万元。
目前,大旺国际货站正为下半年的出口高峰做好准备,该港口不仅有智能道闸、AI识别系统实现车辆自动验核,还接受企业“7×24小时”预约,构建起辐射广州白云、香港、鄂州三大机场及沿海港口的立体物流网络。
肇庆海关关长梁文锋表示,将聚焦肇庆所需、湾区所向,通过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下一步,该关将持续深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更多改革举措落地,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