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之2025裹蒸美食推广会暨第四届裹蒸文化嘉年华 肇庆裹蒸文化嘉年华国庆上演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食之旅,一次“舌尖”上的文化盛宴,即将在肇庆古城精彩上演。9月30日晚至10月3日,“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之“裹蒸飘香 肇庆年味”2025裹蒸美食推广会暨第四届裹蒸文化嘉年华将在端州区宋城骑楼街十字路举办。

记者 严炯明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食之旅,一次“舌尖”上的文化盛宴,即将在肇庆古城精彩上演。9月30日晚至10月3日,“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之“裹蒸飘香 肇庆年味”2025裹蒸美食推广会暨第四届裹蒸文化嘉年华将在端州区宋城骑楼街十字路举办。

往届裹蒸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往届裹蒸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 记者 吴勇强 摄

本次活动由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肇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肇庆市商务局指导;端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市裹蒸产业协会承办。

现场将结合裹蒸文化展览馆设立文化展览区,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材料展示、裹蒸雕塑、裹蒸卡通造型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裹蒸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裹蒸展览馆前、牙鹰楼设置主题打卡点和猜灯谜、主题游戏互动区,将为游客提供难忘的互动体验。

裹蒸文化主题市集将汇聚约30家本地裹蒸美食企业及肇庆非遗商家,展示和销售不同风味的特色裹蒸系列产品及创意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肇庆裹蒸十大吃法”评选活动颁奖将在开幕式举行,并有本地“粤菜师傅”现场烹调特色裹蒸菜,展现裹蒸的创新吃法,邀请嘉宾、市民游客品尝。

现场舞台区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非遗裹蒸技艺传承亲子活动、文艺演出和裹蒸主题绘画活动。活动期间三天晚上将开展国庆、裹蒸主题文艺演出,融合《鱼灯舞》、乐队表演等文艺节目。

活动期间,现场还将举办裹蒸主题绘画、线上线下举办互动抽奖、集章打卡等活动。

肇庆裹蒸,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肇庆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外包冬叶三几片,糯米绿豆放里边,肥肉芝麻作肉馅,裹好扎牢蒸半天。”这首民间顺口溜,生动描述了裹蒸的传统制作工艺,至今仍在沿用。

作为岭南地区西江流域的特色食品,肇庆裹蒸早已成为肇庆一张靓丽而悠久的美食文化名片。本次活动以非遗保护为根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产业振兴为目标,既传承千年文脉,又激活传统美食的当代价值。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裹蒸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肇庆不断完善裹蒸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推动裹蒸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裹蒸企业和技艺传承人。

如今,肇庆裹蒸不仅畅销国内,还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本次活动的举办,正是为了深入推动“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与肇庆裹蒸文化有机融合,加快裹蒸产业升级复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