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雨点急促地敲打着百叶箱的铁皮顶,大风穿过基地四周的虾塘,卷起阵阵水汽。24日下午3时,广昆高速莲塘出口附近的高要生态气象探测基地(高要国家气象站)里,气象助理工程师梁应正半蹲着,对用麻绳和铁钉牢牢固定的湿度仪进行检查。“这家伙头重脚轻,这次可得绑结实了。”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平静。
海拔60米的基地平台上,气象仪器正实时捕捉着“桦加沙”的踪迹。风速仪疯狂旋转,记录着这场台风的威力——数据显示,9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肇庆录得超过7级风力的气象站达158个,其中91站超过8级、44站超过9级、14站超过10级、3站突破11级、2站达到12级。全市录得最大风速为33.1米/秒(12级),正出自梁应值守的高要国家气象站。
“别看现在雨势平缓,累计雨量可能达暴雨级别。”当天14时,高要暴雨预警信号从黄色升级为橙色,梁应盯着数据屏,语速快了几分。
2015年参加工作至今,梁应经历过“天鸽”“山竹”等超强台风,称得上身经百战。他说,在基层气象部门,不管是预报业务、设备维护,还是科普讲解,“什么活都要干”。风和日丽时,基地曾举办过无数场气象科普活动。如今“桦加沙”来袭,观测场上只余下12级狂风裹挟着雨点席卷而至。
“台风的预测不确定性比较强,偏差几十公里,对高要的影响就是天壤之别。有时预警发布后天气依然晴朗,会有群众不解,但我们必须坚持‘宁空勿漏’的原则。防灾关乎生命,我们必须跑在风雨前面。”狂风中,梁应的话语几乎难以听清。但狂风吹不散的,是气象人的坚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