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电商拓路 科技兴农 连通城乡 肇庆新农人激活一方“土”经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严炯明

今年以来,肇庆市持续壮大新农人队伍,加快创建一批新农能人工作室,树立一批新农人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肇庆实施“新农人101”培育计划,助力新农人成长、发展。系列举措下,肇庆涌现出大批优秀新农人,他们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近日,记者采访了3名新农人,了解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返乡创业青年林海婷

电商赋能带动1000多农户增收

中秋节即将到来,连日来,林海婷守在公司直播间,积极地向消费者推荐裹蒸、剑花、肇实等本地特色产品。“每卖出一单,都能带动农户增收。”她说。

37岁的林海婷在大学期间便开设淘宝门店。随后,她返乡创办广东皇礼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团队成员基本为90后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要求的提高,以及电商平台的兴起,传统裹蒸与粽子销售受到冲击。林海婷带领公司团队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结合现代化生产工艺,不仅开发出多个裹蒸和粽子品类,丰富产品外包装,而且推出了“自热”“自嗨”品牌裹蒸和轻养茶系列产品。

如今,林海婷的公司已入驻近20个电商平台,在本地首次进行直播销售裹蒸,实现本地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助力各种农副产品销往港澳,甚至远销东南亚地区。她坦言:“嘉兴的粽子产业凭借用料以及成熟的电商体系,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肇庆本地裹蒸产业发展还需努力。”

随着生产扩大,公司每年对用于裹蒸制作的柊叶的需求量就有100多吨,本地柊叶货源只能满足七成生产需求,余下的需要到广西、海南采购。这样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叶子新鲜度不足。

去年12月,林海婷与鼎湖区、封开县的数百户农户签订柊叶种植协议。她不仅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还保底收购,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林海婷将这模式扩展到剑花、肇实、五指毛桃等种植,带动1000多户农户每年平均增收8000多元,以及100多人就业。

如今,林海婷在公司创立创业孵化基地,与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肇庆市技师学院达成合作,为300多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返乡青年进行技术培训,助力其更好地就业创业。

林海婷被肇庆市总工会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个人,其公司被认定为肇庆市农业龙头企业。“我计划与更多农户达成种植协议,借助保底收购带动他们增收。”她说。

农业技术推广专家欧枝凯

将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大家看一下,淮山开坑、安槽、放填充物是这样操作的。要想淮山长得好,填充物很关键。”近日,38岁的肇庆小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欧枝凯在直播镜头前,流利介绍淮山种植技术。

欧枝凯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怀集县,成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2016年,他辞去公职,牵头成立了怀集县角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果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合作社主要种植火龙果和百香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0多亩扩大到100多亩,增种了淮山、西瓜和桑葚。”欧枝凯介绍。

欧枝凯每年还忙着设计实验性项目。数年前,欧枝凯在农场里试种淮山,将农场实验结果与学院的专业结果进行对比,确定试种品种能否做到既增产又增收,并收集各个社员的种植情况,探索出最简单的种植方式。

“好的方式要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欧枝凯说,他经常为全县农户讲解淮山种植技术,村民也经常打电话向他请教。“有什么问题就打给他,淮山什么时候该打药,百香果啥时候该施肥,他都会很热心地告诉我。”当地农户梁先生说。

2021年,欧枝凯创办小欧农业公司。乘着短视频、直播的东风,他还创建视频号,定期推送农业技术科普视频,账号运营逐步走上正轨。

同时,欧枝凯为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指导“三品一标”认证,认证数量33个以上。目前,他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1项,肇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获得“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称号,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乡土专家。“未来,我要做大做强品牌,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提高产品的销售竞争力,提高社员的经济效益。”他说。

“最美助农兄弟”莫思华

打通农产品产销全链条

连日来,肇庆供销优农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莫思华格外忙碌。他将各种中秋节日礼品与肇庆本地农副产品清点打包,发往省内外客户手中。“我看着农户的辛勤成果被寄出去,内心特别有成就感。”他说。

34岁的莫思华大学毕业后回乡就业,加入肇庆供销助农兄弟团队,着力帮助父老乡亲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为了让产品卖得更好,他通过搭建“供销优农”电商平台与设立线下实体店,开展消费帮扶、大宗贸易、电商直播,创新销售模式、生产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优化采购、运输流程,丰富农产品品类,打造流量池,形成生态销售圈。

目前,肇庆供销助农兄弟团已有500多人。在莫思华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肇庆供销优农销售品种有3000多种,辐射带动米、面、粮油、菌菇、水果等多板块的农户,助其搭乘互联网“快车”。供销优农业务迅速扩张,助力农产品卖到港澳,甚至漂洋过海卖到北美等地。

在做好生产和销售的同时,莫思华结合地方特色文旅资源,引入研学乡旅等旅行社和团队,打造乡村旅游研学路线,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莫思华成立农技服务队,提高春耕秋收效率,通过肇庆市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推动打造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助力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

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莫思华深谙这道理,主动对农业大户、村支书开展电商销售、短视频制作、贸易、数字农业等培训,通过“基地实战+理论学习”的模式,在与农户的共同前进中,深入了解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做到双向联动。

莫思华被评为省农村乡土专家、最美助农兄弟、消费扶贫工作突出个人、肇庆旅游手信十佳代言人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从事农业,发展农业。”莫思华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