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红 何尧镔
踏入朝阳里·湾区中国村文旅项目,一方碧绿池塘、一座素雅书院便映入眼帘。远看,青砖黛瓦、古韵悠长;近瞧,一块硕大的“槎西书院”石匾赫然在目,上面清晰镌刻着鼎湖清代进士苏廷魁的落款,以及民国时期的迁建时间。阳光倾洒,石匾上的刻字清晰如新,那一道道斑驳痕迹,宛如岁月长河中无声的诉说者,静静沉淀着往昔的时光。
日前,在鼎湖区(肇庆新区)永安镇五福村的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项目现场,建设工人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意外发现了这块被掩埋在池塘底多年的石匾。这一发现,证实了项目团队对槎西书院考证与探索的历史。据介绍,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项目中槎西书院的建设灵感,源自县志里的一句简短记载——“槎西书院 在槎西堡横查村下 同治十二年建”。
该项目运营有关负责人李明介绍,县志记载槎西书院已有150多年历史,可现存史料寥寥无几,就连当地长者对此也知之甚少。但项目团队怀揣着尽可能保留当地历史文化的初心,毅然在项目核心位置建造了这座同名书院。如今“槎西书院”石匾的发现,无疑为这座书院提供了坚实的物证。
“听到工人说挖到了‘槎西书院’的石匾,项目负责人立刻飞奔到现场确认。”李明站在石匾旁介绍,槎西书院如今已建设完成,这块石匾的意外现身,就像是对项目团队长久坚持与努力的一份认可,更坚定了他们发掘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决心。
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团队始终遵循文化溯源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就拿“朝阳里”这个名字来说,它源于项目团队早期在村子河涌边发现的一块石匾。“这块石匾制作于光绪二十七年,后续我们打算把它放在村史馆展示。”李明解释道,“里”在古代是聚居单位,有着浓厚的社区属性,为传承这段历史,项目最终以“朝阳里”命名。
类似这样重现文化的细节在项目中随处可见:青砖墙大多取自村内原有建筑,经清理后重新利用;“忘不得”主题院落的名字,源自齐白石晚年描写鼎湖山的诗作;村史馆、五福大饭堂等建筑,在保留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功能;槎西书院中“四水归堂”的天井设计,源自当地客家传统民居,镬耳造型玻璃则与广府建筑特色相呼应……
如今,五福村已焕然一新,传统与现代美学在这里完美交融,实现了迭代升级。据悉,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项目占地620余亩,总建筑面积4900多平方米,是鼎湖区(肇庆新区)“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它将通过企业院子空间、村民共享院子“两院经济”模式,打造一个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农文旅综合体,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目前,朝阳里·湾区中国村项目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