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何丽玲
竹子除了能做工艺品,还能变成饲料?在怀集县坳仔镇,这一看似新奇的设想成为现实。近年来,该镇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超过23万亩茶秆竹资源,成功引进“以竹代粮、以竹代塑”绿色循环产业园及研发基地项目,推动竹产业走向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崭新动能。
工人将细腻竹粉进行发酵处理。 受访者供图
记者近日走进肇庆市庆鹏竹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实地探访茶秆竹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在机器轰鸣声中,竹材加工中曾被视作废弃物的竹枝、竹叶,经破碎、粉碎后成为细腻的竹粉,再通过复合菌酶催化技术进行发酵处理,最终转化为可用于家禽和畜牧养殖的高蛋白饲料。
作为“中国茶秆竹之乡”,坳仔镇茶秆竹种植面积超过23万亩,占全镇林地面积80%以上,资源优势显著。然而,由于竹枝、竹叶利用率低,以往大多被废弃,成为制约产业附加值提升的瓶颈。
庆鹏公司敏锐捕捉到这一资源潜力,引入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构建起“竹枝竹叶——竹粉发酵——生态饲料”完整产业链,实现茶秆竹从单一利用向全链开发的跨越。公司总经理蔡迈秋介绍,公司将竹枝竹叶粉碎至60-80目细度,再利用自主研发的专用菌种进行预发酵和二次发酵,约15天即可制成优质竹粉。这些竹粉与豆粕、玉米粉等混合制成颗粒饲料,富含竹叶黄酮,可有效增强家禽免疫力、改善肉质,为养殖户带来显著效益。
企业在资源盘活方面也做出积极尝试。蔡迈秋表示,公司通过镇“三资”平台竞得原璃玻教学点的使用权,投入200多万元将其改造成集科普教育、生产于一体的基地,既节约了成本,又激活了闲置资产。
据了解,该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规划总投资8000万元,分三期推进。全部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坳仔镇竹产业以往单纯依靠原材料销售的旧模式,推动产业突破瓶颈,实现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
“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接下来我们将开展养殖试验,并结合坳仔茶秆竹文化、科技研发与高校实践,打造多元融合的发展新模式。”蔡迈秋表示,企业将持续探索竹产业低碳循环发展路径,为怀集县乃至更广区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让“绿色竹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支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