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施文竺 赖楚欣
环境美了,村民笑了!
近年来,四会市罗源镇以系统性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为抓手,为铁坑村、石寨村等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
步入铁坑村,脚下是重新铺设的青石板路。沿路缓缓前行,两侧古民居的灰瓦白墙格外雅致,精致的雕花门窗细节满满,尽显古村落的独特韵味。该村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村内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等历史建筑展开保护性修缮,让这些承载着村落记忆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村民追溯乡愁的重要载体。
罗源镇铁坑村经改造提升后,变得美丽宜居。 记者 杨丽娟 摄
乡村风貌的显著提升,让越来越多在外漂泊的老人选择回乡安享晚年。龙芝斌对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我在外打拼了几十年,退休回到铁坑村,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喜不已。村里的人和环境都变了样,街道卫生整洁,夜晚路灯明亮,住在这里比在城里还舒心。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吃着自家种的蔬菜,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当初决定回来真是太对了!”
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罗源镇多点发力、持续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交通出行条件的改善是重要一环,罗源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过去两年间,累计完成4500平方米沥青铺设,原本颠簸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对1500余平方米道路进行拓宽及硬底化处理,解决了以往道路狭窄、会车困难的问题;同时安装了约250盏路灯,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路灯照亮村民出行的路,极大提升了居住与出行的便利性,村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环境整治方面,罗源镇同样下足了功夫。累计清拆危破房、泥砖房超14000平方米。大力整治乱排乱倒、乱搭乱接等“六乱”现象550多处,从源头上改善了村庄的卫生状况和整体秩序。
对于整治后的部分区域,罗源镇巧思妙想,将其精心改建成30余处口袋公园和美丽庭院,让闲置空间真正“活”了起来,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
此外,罗源镇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存量农房风貌改造。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目前已完成533间农房的外立面改造,改造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另有115栋农房完成“平改檐”提升。改造后的农房,外观统一协调又不失个性,与村庄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颜值。
在推动风貌提升的同时,罗源镇还注重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深入挖掘铁坑村、石寨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规划并打造了一条贯穿两村的文旅新路线。这条路线可徒步、可观赏、可游玩,沿途不仅能欣赏到古村落的独特风貌、历史建筑的古朴韵味,还能体验到当地的民俗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