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邓杰语
“以前体检要跑县城,来回大半天,现在在村卫生站刷下身份证,几分钟就能建档,数据还直接同步到县医院,太方便了!”10月上旬,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村民李伯拿着刚打印的体检报告,对着村医连连称赞。这便捷的就医体验,正是广宁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医院(以下简称“广宁医共体总院”)慢病管理模式的生动缩影。近日,该院报送的《“五维发力”织密公卫慢病防护网》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慢病管理优秀案例”,连续三年在肇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中名列前茅的“广宁经验”,正为县域慢病管理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强基+数字
让“家门口看病”更高效
走进广宁医共体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整洁明亮的候诊区,电子叫号屏实时滚动着就诊信息,CT、超声等先进诊疗设备整齐陈列在科室里,处处透着专业与便捷。“广宁县委、县政府这几年真金白银投入支持,不仅建起了新的门诊大楼和住院楼,还推动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认证,拿下省级创伤中心评审资质。底下11家乡镇分院也跟着升级,诊室翻新、设备更新,基层群众看病的环境和条件肉眼可见地变好。”该院副院长程世权边走边介绍,语气里满是欣慰。
“我老伴以前高血压复查,每月都要坐半小时班车去县城,现在在镇分院就能看,医生还能调阅县医院的病历,用药特别放心。”排沙镇村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数字医疗带来的便利。硬件升级筑牢了服务根基,数字赋能则为慢病管理注入了“智慧活力”。近年来,广宁县投入1500万元建成医共体信息化平台,让总院与分院的数据真正“动”了起来,实现全程无缝对接。截至2024年,17家分院已全面配备智慧公卫系统,其中,“广宁县江美村卫生站:智慧公卫体检系统让村民少跑腿”还入选了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典型案例。
人才下沉
“健康守门人”请到身边
“我们构建了‘总院专科+分院全科+村医健康指导员’三级团队,2023年以来累计派驻30余名总院人员常驻基层,下沉专家累计工作超4200天。”广宁医共体总院慢病管理中心负责人罗文飞介绍,这些专家不仅开展教学查房超千次、培训220余场,还帮基层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宾亨镇分院医生谢能杰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遇到复杂的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只能建议转院,现在有总院专家指导,很多患者在分院就能得到规范治疗”。
数据显示,随着基层诊疗能力提升,2022至2024年广宁医共体分院总诊疗量由152万人次增长至215万人次,年均增速达14.05%,越来越多群众选择“家门口看病”。
宣教+保障
健康意识“入脑入心”
“大家知道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多少吗?答案是5克,大概就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在广宁县工业园区,广宁医共体总院医生正在给工人做健康科普,通俗易懂的讲解不时引来阵阵掌声。这是广宁医共体总院宣教创新的一个缩影。
“我们线上建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还不定期做健康直播。”罗文飞打开手机展示,“你看这个‘高血压饮食指南’的短视频,群众还会在评论区提问,我们都会一一回复。”
而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持续动力。“2024年我们人均基本公卫经费达到94元,资金到位与支出率均达100%,还把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罗文飞说,医院成立的慢病管理中心,会定期开展质控督导,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服务不打折扣。
“我们会以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做深做实‘五维发力’慢病管理体系。”程世权表示,未来,广宁县将把慢病防护的智慧赋能下沉到村一级,让村卫生站能依托信息化平台高效开展慢病管理,让村民不用多跑路,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连续的健康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