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三百“哨点”上线 诉求“哨响即办”——高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林琳 特约记者 刘潜

近日,高要区举行营商环境监测点授牌仪式,该区重点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增加至300余个,进一步健全“企业吹哨、监测点传哨、部门结哨”的快速响应监督机制。

这是高要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道路上的关键实招。近年来,该区着力构建快速响应监督机制,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亲清共融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自2023年全面实施“安商行动”以来,高要区围绕建强服务载体、做优项目流程、高效配置资源、从严护企净商、注重诉求响应五大方面持续攻坚,构建起横纵联动的精准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转变。

高效的诉求响应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高要区整合“企业·市长直通车”、万企诉求服务平台及12345热线,建立接诉即办闭环处理体系。通过开展企业家接待日、区领导接听热线等活动,该区打造了政企常态化沟通的坚实阵地。

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正是该区“码”上监督、综合监督走访等机制的升级与固化。通过监测点,该区将监督触角深入企业一线,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以监测点设立为新起点,高要区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正如该区有关负责人所言:“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服务提质  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高要区持续做强服务载体,通过精准赋权释放区域活力。该区向上争取8项市级行政职权,同步将19项区级行政职权下放至产业重镇金利高新区,极大增强了区域发展自主权。

同时,该区在线下布局“一核两翼”服务载体,全面提升片区服务效能。在线上,该区则以“活力高要”粤省事专栏、“投资广东”平台为窗口,推动与深圳龙华、佛山三水等地政务互融,“一件事一次办”“视频办”等便捷服务深受企业好评。该区还将政务服务驿站延伸至产业园区,以中安智谷为试点,让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

营商环境的优化直接激发了市场活力。该区实施“扩增量”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全区经营主体总量达70187户,较2023年初增长35.97%,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审批提速  效率就是生命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高要区在项目审批流程上做足减法,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项目建设,强化全流程调度。同时,该区应用“全肇办”体系,为527个项目提供跟踪代办服务,实现“一本总账”“一网统管”。

该区还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关键环节改革,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已成为项目建设流程的常态。其中,“双容双承诺”改革让该区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4个月,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今年以来,该区已有7个产业投资项目通过“双容双承诺”加速落地,投资总额达15.48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要素保障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企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支撑。高要区持续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低效产业用地整理提升,建设配套完善、价格合理的标准厂房,为企业扩张提供物理空间。

在融资支持上,高要区搭建政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截至今年6月,该区累计走访小微企业5.2万户,为小微企业提供授信48.59亿元,累计放款35.74亿元,且贷款平均年利率低至3.59%。

在创新金融产品应用方面,高要区同样走在全市前列。该区在全市率先成功办理“粤质贷”,为两家五金企业提供2000万元意向授信;开设“中标贷”专窗,目前已为8家中标企业提供1.98亿元银行授信,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法治护航  助企业防患于未然

稳定的预期和法治的保障,是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高要区健全信用监管体系,在21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并深化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业。

在规范执法方面,高要区严格涉企行政检查,深化“综合查一次”和非现场执法制度,大幅减少对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该区司法系统开辟涉民营企业案件“绿色通道”,落实繁简分流,提高办案质效。同时,该区建立法企沟通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主动预警提示法律风险,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