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实习生 孙可凝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肇庆不少住宅小区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愈发突出,不仅挤占消防通道、楼道等公共空间,更成为业主们频频吐槽的“心头堵”。不过,也有小区探索出了一套治理“良方”,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破解这一难题。
有小区车辆停放乱象突出
连日来,记者相继走访肇庆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参差不齐,乱停乱放等问题相对突出,遭到大部分业主吐槽。
9月2日,记者在泰湖新城小区看到,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令人堪忧。在该小区,绝大多数楼宇的大堂出入口处基本都停放着车辆,部分车辆甚至占用出入通道。如在67栋大堂入口处,尽管小区物业已经设置了防护桩,并贴出多个禁停标识,明确大堂前以及楼层大堂严禁停放车辆,然而,依然有业主违规停放。
除了占用出入通道,在该小区部分楼宇的大堂内,也能看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如在34栋、52栋,有业主直接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大堂内、电梯口旁,为业主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我跟物业反馈过多次,也在业主群里反复倡议业主不要乱停乱放,但是依然有人为了贪方便,直接将车辆停放在大堂,严重阻碍了我们出入,大家看着也很恼火。”谈及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泰湖新城业主陈女士一肚子气。对于大堂门口及出入通道停放车辆问题,她认为,出入通道本来就不宽,停放车辆后更拥挤了。不仅阻碍通行,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泰湖新城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并非个例。记者在锦绣莱茵、林隐天下等小区,同样发现了类似问题。以锦绣莱茵小区为例,在22栋、23栋等楼宇,电动自行车不仅被直接停在出入通道,就连大堂内的通道也被挤占,导致原本供业主通行的空间变得狭窄,与墙上醒目的禁停提示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而在林隐天下小区,部分楼宇的出入通道,甚至园区步道,也被形形色色的车辆挤占,令业主们既气愤又无奈。
记者了解到,2024年5月,国家消防救援局印发的《建筑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要求(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到,建筑内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楼梯间、门厅区域应采取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
不过,面对业主乱停乱放的问题,多个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坦言:“有心无力”。“我们曾计划在园区空旷位置建设停车区,供业主集中停放,但在征求业主意见时,遭到拒绝。”泰湖新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无奈表示。
采访过程中,多个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坦言,他们曾采取过措施不让车辆进入园区,但总有业主我行我素。对于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物业公司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只能对违规业主的行为进行劝导或报相关部门开展执法,存在业主不听劝导和问题反复发生的情况。即便物业工作人员采取强制挪车的方式,也容易发生车辆损坏、物品丢失等纠纷。
有小区加强管理初见成效
在部分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突出的同时,也有小区物业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推动车辆规范停放。
9月3日,记者在天骄御景小区走访时发现,无论是园林、楼宇大堂还是架空层,都难觅电动自行车的踪迹。“这是我们通过‘疏堵结合’管理取得的成效。”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巴荣生向记者透露了背后的“秘诀”。
据介绍,天骄御景共有住户2900多户,此前长期存在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的情况。2023年,为规范管理这些车辆,同时为业主停放提供便利,物业公司将园区内800多平方米的下沉广场,划定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引导车辆通过地下车库进入,避免进入园区。“下沉广场与停车场、业主居住楼宇实现有效分隔,既能满足业主的停放需求,又能保障业主居住安全。”巴荣生补充道。
为解决车辆充电问题,该物业公司还在小区主要出入口附近,建设了4个充电棚,共有充电口200多个,并组建巡查和宣传队伍,全面整治乱停乱放现象,加强对业主规范停放的引导,以及上门劝说不按规定停放的业主。历经近两年努力,如今,天骄御景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大幅减少。
中源名都、华英城汇景湾等小区采取了禁止车辆进入园区、并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停车区的措施。“以往,小区经常有住户私自推车进楼入户充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中原名都物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唐强介绍,应大部分业主要求,小区从2024年4月起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园区,并利用楼盘红线范围内合适的公共区域,在小区出入口附近打造了9个停放充电区,包括8个充电棚、650个充电口,可满足16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
该物业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安保管理制度,实现停车棚监控全覆盖,并加大安保巡查频次与力度。这一做法既消除了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让车辆有了“安身之所”。
多部门协同推动规范管理
据了解,目前,肇庆市共有物业服务小区705个,涉及电动自行车约14.98万台。
为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2024年6月,我市印发了《肇庆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住建、消防、应急、公安等多部门职责,并持续开展整治行动,重点消除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设施的消防安全隐患。自开展整治行动以来,全市物业服务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由原来的2万多个增加至3万多个,增长60.2%。
与此同时,市住建部门大力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强化充电停放管理,全面推进物业服务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的新建与扩建,以及现有场所的标准化升级改造。针对无固定停放场所、缺乏电源或场地紧张的物业服务小区,研究在周边公共场所、市政道路辅道等适宜区域建设停放充电点,缓解充电压力。
市住建部门还持续开展整治与宣传培训工作。在全面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之余,组织物业开展专项培训,并在小区宣传栏、楼栋公共门厅、楼梯间、集中充电处等位置张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海报和宣传提示单,提示电动自行车不得进楼入户充电、停放等事项,引导居民规范行为,以提升居住区停放充电管理水平,为居民营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