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特色文创品火爆“出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不久前,在“村超”全国赛上,来自高要金利的“智慧金龙”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文创品火爆出圈,进一步打响了肇庆文创品的名声。据了解,近年来,肇庆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创品,不仅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且成为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的生动载体。

记者 戴福钿

不久前,在“村超”全国赛上,来自高要金利的“智慧金龙”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文创品火爆出圈,进一步打响了肇庆文创品的名声。据了解,近年来,肇庆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创品,不仅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且成为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的生动载体。  

“智慧金龙”系列文创品。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智慧金龙”系列文创品。记者 戴福钿 摄

智慧金龙:融合金利产业和文化元素

近日,在贵州榕江举行的“村超”全国赛现场,肇庆金利高新区的吉祥物“智慧金龙”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文创品一经亮相,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智慧金龙’是我们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打造的吉祥物。”肇庆金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冯冬妮介绍,“智慧金龙”的设计,融合了金利特色产业和文化元素,如它手握的是金利的龙舟船桨,头上的“镀金龙角”代表着金利的电镀产业,额头处有金利的特色农产品剑花,鼻子的拼花陶瓷花纹代表当地的绿色建材行业等。

依托该IP形象,金利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文创品,包括有各式摆件,以及保温杯、笔记本、抱枕、魔方、冰箱贴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传播金利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村超”全国赛期间,肇庆金利高新区携“智慧金龙”系列文创品亮相展位。“这些精美的文创品一经展出,随即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的欢迎。”让冯冬妮感动的是,赛事现场,“智慧金龙”人偶惊喜出场助阵,结束任务返回途中,不慎摔倒。大家迅速伸出援手,将它稳稳扶起,这一温馨画面,瞬间温暖了全场,一度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

除了“村超”全国赛,在我市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也经常能看到“智慧金龙”文创品的身影,如金利五金建博会、农民丰收节暨“西江美食节”、高要“村BA”等。每每亮相,这些文创品都备受热捧,不仅收获了人气,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和销量。

会小玉:以玉石为载体打造创意饰件

走进四会瑜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文创品展厅,琳琅满目的“会小玉”玉石文创品呈现眼前:玉石手链、玉石盲盒、玉器吊坠和摆件,让人应接不暇。

“我是四会人,从小在玉石的氛围中长大,对其有着别样的情愫。”四会瑜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文告诉记者,2023年,为探索一条玉石差异化发展路线,在广州从业的他毅然返回四会,注册“会小玉”商标,联合各大高校和玉器作坊,打造更受年轻人欢迎,兼具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玉石文创品。

历经反复设计和摸索,近两年,陈建文团队相继打造了一系列玉石文创爆款。如以四会沙糖桔和玉器产业为元素,打造了“桔红玉翠”挂件;结合四会兰花产业,推出玉石文创手链等等。

陈建文介绍,该公司还结合年轻人需求,以玉石为材料,围绕四会特色景点、产业,以及好的寓意,设计打造了系列“会小玉”玉石挂饰、摆件和伴手礼。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推出多款玉器盲盒,里面装有由天然翡翠雕刻而成的文昌笔、锦鲤、金蝉、转运珠等挂件饰品。这些文创品一经推出,随即走俏市场。

经过两年多发展,如今,“会小玉”品牌文创品已超300款,在全国50多个热门博物馆、A级旅游景区皆有销售。其中,5款玉石文创产品入选中国好礼2024—2025年度推荐产品。

我市大力推动特色文创品“出圈”

除了上述文创品,近年来,在肇庆各部门的推动下,各县(市、区)深挖当地特色资源,打造了丰富的文创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肇庆文创品已超2000款,成为传播我市旅游文化特色的生动载体。

例如,端州区的端砚制作技艺、广宁县的竹编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结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开发了端砚挂饰、端砚耳坠、竹编摆件等文创品。部分本地企业通过整合七星岩、鼎湖山、裹蒸等肇庆特色资源,推出了样式丰富的冰箱贴、国潮插画等文创品,成为年轻人爱不释手的产品。

肇庆市文广旅体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饶宝城介绍,为助力肇庆文创产业发展,肇庆文旅部门亦积极搭建平台,助力肇庆文创品亮相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品牌创意展等,为肇庆文创品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同时,重点培育“首信优礼”“广府金绣”“会小玉”等文创品牌,推动文创与旅游深度融合,并在星湖景区、宋城骑楼街、紫荆西堤文创街区等热门地设立文创商店,进一步提升了肇庆文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