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禄步镇让“沉睡”资产重焕生机 闲置资源变身“打卡新地标”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旧车站变圩镇客厅,旧戏院变民宿,闲置荒地变身公园……在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工作中,高要区禄步镇善治闲置资源,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改造举措,让“沉睡”的资产重焕生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杨丽娟

旧车站变圩镇客厅,旧戏院变民宿,闲置荒地变身公园……在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工作中,高要区禄步镇善治闲置资源,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改造举措,让“沉睡”的资产重焕生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禄步镇利用闲置地打造禄埠风情街。

禄步镇利用闲置地打造禄埠风情街。记者 杨丽娟 摄

闲置资产转型,打造特色圩镇客厅

禄步镇美丽圩镇客厅坐落于321国道进入禄步镇的入口显眼位置,交通便利,与周边的禄埠风情公园、骑楼街、西江绿谷、滨江风景带等景点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前身是闲置多年的禄步客运站,曾经破旧不堪、无人问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通过提炼并融入禄步本地文化元素,对建筑外立面与屋顶进行改造,实施灯光改造工程,增加披檐和更换特色门窗,优化广场景观并增设文化展示宣传栏,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集“候车、参观、休息、停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禄步镇副镇长吴加旺坦言,在谋划建设圩镇客厅时,如果要新建一个圩镇客厅,成本近千万元,但如果盘活闲置资源,成本可缩减至百万元。旧车站的区位优势、空间再造等都契合圩镇客厅。“闲置资源的盘活,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产权问题。”吴加旺说,旧车站的主管部门是高要区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局担心建设圩镇客厅会破坏主体建筑与风貌。通过多次沟通协商,交通运输局无偿提供场地建设圩镇客厅。

“圩镇客厅不仅提升了圩镇的风貌品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展示禄步地方特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带动了土特产的销售,打响农产品的知名度。”吴加旺告诉记者,自2024年7月运营以来,圩镇客厅营业额超100万元,迎接各地游客超10万人次。

旧戏院“变身”,特色民宿成文旅新亮点

与圩镇客厅的改造相得益彰的,是旧戏院的华丽蜕变。由旧戏院改造而成的喜园民宿,坐落在骑楼街,因旧址是戏院,取“戏”与“喜”谐音起名“喜园”,寓意喜事满园。该民宿保留着旧戏院的外观风格,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踏入喜园民宿,新中式庭院风格扑面而来,雕花窗棂搭配清茶,让人仿佛置身于古风梦境之中,也成为了市民游客打卡的热点。这里紧邻西江,视野开阔,近处古朴骑楼街,远处群山连绵,风景宜人。

民宿老板陈永豪是一位返乡创业者。2022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投身于民宿建设。他没有选择照搬城市民宿的模式,而是深入挖掘禄步镇的特色文化,经过多次方案修改,最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喜园民宿。自今年1月开业以来,喜园民宿深受游客喜爱,淡季开房率达60%,旺季开房率达90%,遇到节假日和活动,开房基本是爆满。民宿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文旅等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禄步镇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不定期开展露天电影、音乐会、摄影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周边的群众也会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延续乡村文化。”陈永豪告诉记者,特色民宿为禄步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闲置荒地变公园,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禄步镇注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将闲置荒地改造成了文化广场、绿美小公园,还有西江岸边的河滩地改造成了禄埠风情街,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依托这些场地举办“村BA”、音乐会、开渔节等活动,让禄步镇更富有活力。

6月28日至29日,“唱响禄步,情系家乡”主题音乐会在禄步镇文化广场举办,现场气氛燃爆。七支乐队轮番上阵,父老乡亲的欢呼声震彻夜空。从集散部落乐队的炸裂开场,到蒲公英乐队的浪漫终章,再到梦幻乐队的迷幻演绎……每一分钟都让人热血沸腾,每一首歌都唱出对家乡的热爱。现场还设有美食区,市民游客可以一边听着激情澎湃的摇滚,一边品尝着禄步的特色小吃,进而宣传推介禄步特色农产品。

而一年一度的禄步村BA更是点燃了文化广场的激情。今年的赛事规模与热度创下历史新高,赛事启动了人流管控措施。今年吸引了31支球队超400名运动员参加,历时45天,激战60余场。现场观赛人次超10万,线上直播观看量超50万。

“赛事期间,全镇整体营收较平日增长超20%,单日营收峰值突破15万元,体育为镇域经济注入了澎湃活力。”吴加旺告诉记者,随着圩镇新业态的丰富,民宿产业的发展,圩镇客厅的建设,镇域的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禄步镇作为驿站留下来住宿,助力小镇从“过境镇”转变为“旅游目的地”,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