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永新
林卓成的小食店位置很偏僻,第一次去不问路,基本找不着,而在当地,只要提到成记小食店,大部分人都知道,都吃过这店的粉,不但味道好,还很便宜。一碗粉分2元、3元两种,从1994年8月8日开业至今,两个价位雷打不动。
林卓成正烧水制粉。记者 杨永新 摄
近日,记者来到广宁县古水镇农民街,其侧边有一条小巷,林卓成的小食店就在这条巷子里。铺头是他自己的,除去厨房,仅能摆放四五张桌子,已经掉了漆的老凳子,见证着店子走过的岁月。
每天早餐时间,成记小食店总是比其他店热闹。3元一碗的粉分量较多,适合成年人。2元的分量主要供给小孩食用。“小分量适合小孩,吃完不浪费。”71岁的林卓成比划着,笑得很开心。
粉用什么做出来的?“一定要用陈年米做原料,当造米做不出那个味道。”曾姨大林卓成1岁,夫妻俩相濡以沫,相守小食店31年。浸米、晾干、打粉、搓粉团……中午收档后,夫妻俩就忙着这些活。
晚上10时许睡觉,凌晨5点钟起床。烧水、制粉,清早7点开卖,这些习惯已刻在林卓成夫妻的脑海,变成日常。做米浆是技术活,过湿过干都出不了粉条,林卓成做的米浆,放入漏斗后,粉条能自然流出而不断。粉的形状和濑粉差不多,在制作时已绕成团,一团就是一碗。
林卓成卖的粉没有肉,主打斋粉,就一个味道,花生汤做底,加汤时每碗带上十多粒花生,再撒上一些葱花,大功告成。然而,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粉的味道好,口感特别!我已经吃了十几年。”在附近单位上班的陈先生说。
往来的食客中,小孩子占一半以上。“我小时候吃林叔的粉仔长大,结婚生子后,经常带孩子来吃粉。”今年36岁的黎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两三元一碗的粉有多少利润?“每碗挣几毛钱吧。”林卓成坦言,每天一般能卖100多碗,有时卖300多碗,加上中午做点快餐生意,除去各种成本,每天纯利100元左右。“很多同行公开或暗示要我加价,我不答应。帮衬的都是街坊,大家挣钱不容易,能坚持就坚持下去。”
有人建议林卓成用现成米粉勾兑或机器制作,浇上汤就能卖,省时省力。“这做不出我想要的味道。”林卓成明确拒绝。也有商贩欲从林卓成这里进货,也被拒绝了。“我们每天只能做这么多,商贩拿走后,很多街坊就吃不到了。”
记者发现,到小食店吃粉的食客都自觉准备了零钱。原来,该店开张至今都是现金支付,不设线上支付。“有的年轻人吃完后忘记带现金,我说你走吧,下次给就行。”林卓成笑笑说。他至今还是用一部老人机,仅能接打电话,连微信功能都没有。
两三元一碗粉还能坚持多久?“子女已成家立业,我们老夫妻也不奢求挣很多钱,能养活自己、有点结余就好。”林卓成说,目前身体还行,每年都能办理健康证,合规经营31年,但营业执照下个月就到期,如果能续办下来,我还会继续做。”林卓成对记者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