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路通业兴乡风好,封开今宝村“百千万工程”结幸福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走进封开县长安镇今宝村。“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 的鲜活图景跃然眼前 —— 这正是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作为全省首批典型村,今宝村以 “百千万工程” 为引领,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乐祺

近日,记者走进封开县长安镇今宝村。“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 的鲜活图景跃然眼前 —— 这正是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作为全省首批典型村,今宝村以 “百千万工程” 为引领,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风貌蝶变:人居环境焕新颜

“现在进村的古今大道宽敞平整,从村口到家里开车只要两三分钟,太方便了!” 从珠海返乡休假的村民陈先生笑着说。

道路升级是今宝村基础设施改善的缩影。据今宝村村支书马连珍介绍,如今村委会到自然村的道路已实现100%硬底化,13公里村主干道贯通南北,不仅打破了交通瓶颈,更成为串联民生、产业与致富的 “黄金通道”。

在中交四航局与镇政府的携手帮扶下,村里200余幢楼房完成外立面翻新,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用,昔日杂草丛生的河畔经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变身村民休闲打卡的 “网红景点”。水生态改善、村容提质,乡村整体风貌的提升让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产业赋能:富农增收见实效

依托水稻、柑桔、花生、蔬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优势,今宝村推进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680亩水稻、玉米种植基地,让传统农业焕发高效生机。另外,中交四航局援建的屋顶光伏项目、“一村育千树” 等产业项目,为村集体带来每年稳定收入,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村里还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和用工对接微信群,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不用外出打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村民们的真切感受,道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富农效应”。

文明新风:内外兼修绘新景

“村道干净了,大家都自觉打扫房前屋后。我家被评上‘美丽庭院’后,更要带头保持!” 村民姚先生家的庭院里绿植葱郁、繁花盛放,正是今宝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借助 “美丽庭院” 竞赛、“美丽今宝” 积分超市等活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作为省际睦邻廊道上的重要节点,今宝村还与广西贺州灵峰镇灵峰村搭建党建、人大等共建平台,在产业协作、环境共治、民生互助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互学互鉴、共赢共荣,让文明新风不仅美了家园,更连起了跨省情谊。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