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洁
我国正在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肇庆正处于培育先进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昨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获悉,肇庆将推动银行机构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提升金融支撑力是肇庆实现“制造业当家”的必然要求,2023年,肇庆实施《全面落实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其中“融金行动”提出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肇庆交出了一张给力的答卷。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66.0亿元,比2022年底增长46.9%,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比2022年底增长74.4%。
肇庆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一方面,各职能部门加强协同,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会同财政、工信、人社、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科技等部门,聚焦票据融资、知识产权“变现”、绿色发展、稳岗扩岗等制造业发展的要点,推出一系列融资产品;另一方面,针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着力从科创和绿色两端发力,在肇庆高新区探索打造“一户四链”金融模式,推出“云数”系列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401.1亿元,同比增长33.3%;在科技金融方面,重点围绕科技成果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成果应用生产三个阶段,推出多项融资产品,其中多项融资模式为全国、全省首创,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肇庆模式”,有力、有效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向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肇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改善供给,落实相关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凌宏业表示,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银行机构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比重,增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内生动力。
同时,会同有关部门,从工具运用、模式创新、融资对接、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将继续抓好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两个重点,包括持续深化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行动,将在现有科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推广科技金融“股贷担保租”联动融资模式,健全科技领域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融资服务体系,助力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全力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碳账户+”融资服务体系,继续发挥“一户四链”融资服务体系积极作用,推动信贷资源加速流向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元化融资支持。
凌宏业表示,将强化绿色、科技、小微民营等信贷政策效果评估的导向作用,推动金融机构持续改善资源配置,提高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常态化组织银企对接、建立企业名录库、推广融资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前移服务、下沉资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