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17年前救命之恩 当事人刻骨难忘 小伙赴肇谢“恩医”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陆莉诗

“邱医生,终于见到您了。17年了,我一直想亲口说声谢谢!”8月18日中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前小广场,22岁的湖南青年小孟见到邱昌洪,快步上前,激动地抱了抱当年的“救命恩人”,眼眶泛红,心绪荡起阵阵涟漪。

这场酝酿了17年的感恩之旅,在夏末初秋的肇庆画上了圆满句号——当年性命垂危的5岁孩童,如今以挺拔青春的模样,向赋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医者送上饱含深意的锦旗。

时间回溯至2008年4月,5岁的小孟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突发大出血,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深夜救援。

时任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邱昌洪,顶着“患儿年龄小、出血点不明”的高风险,率团队连夜手术,精准缝扎出血点,从凌晨3时奋战至清晨5时,最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术后9天,小孟康复出院,这份生死交集的情谊,虽被时光冲淡了具体记忆,却在小孟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2025年3月,小孟翻出家中泛黄的住院清单,通过肇庆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发起寻人请求。医院迅速响应,凭借保存完整的病历档案,确认现任普通外科负责人、甲状腺外科主任的邱昌洪,正是当年的主刀医生。这一消息让小孟激动不已,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去肇庆,当面谢谢邱医生。”

“看到小孟健康阳光的样子,比任何荣誉都让我开心。”见到小孟的那一刻,邱昌洪也难掩欣慰。回望惊险的抢救时刻,邱昌洪感慨道,如今医院的微创技术已今非昔比,像当年这类手术,如今借助腹腔镜等设备,创伤更小、恢复也更快,“17年里,市一医院的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但我们敬畏生命的初心从没变。”

谈到和肇庆的渊源,小孟的嘴角扬起柔和的笑意:“小时候随父母来到肇庆生活,直到6岁才返回湖南株洲读书。虽然在肇庆的时间很短暂,但那是与童年有关的岁月,因此每当脑海里浮现肇庆的人和事,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而这次返肇,小孟还特意来到牌坊广场爱心献血屋参与献血,当殷红的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采血袋,小孟备受触动,“当年抢救,是肇庆人的热血为我续上生命的光亮,如今,我终于能以同样的方式,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一场跨越17年的重逢,不仅圆了小孟的“寻恩梦”,更勾勒出医患互信的温暖图景。正如邱昌洪所说:“医生尽全力托举生命,患者记挂这份守护,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就是医学最动人的温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