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通往自立自强、重拾自信的希望之门。从生存到发展、从福利到权利、从物质到精神,面对残疾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近年来,肇庆市持续深化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工作,构建起资金、政策、服务多维度支撑体系。2021年—2025年期间,累计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280个,发放扶持资金140万元,有效助力残疾人实现创业增收。
残友创业绽芳华
政策托举致富路
还有两天就要到处暑了,在广宁县江屯镇红星农场里,绿油油藤蔓上挂满了圆润饱满的百香果,日光从枝条的罅隙间投下斑驳绿荫,穿梭其间,农场负责人梁金星满眼期待——晚些日子,种植的5亩百香果将迎来丰收。再到年尾,养殖场里的鸡、鸭、鹅也长膘了,能赶上销售旺季。
对梁金星来说,与其说作物丰收带来喜悦,不如说自力更生更让人自豪。年轻时,梁金星在部队里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士兵,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受伤,未能继续留在军营。2003年梁金星因伤残安置回乡,因伤情严重评定为“一级革命伤残军人”。
2017年,机缘巧合之下,梁金星用积攒的7万多元,盘下了家乡的一个占地46亩的农场,走上了“种养结合”的创业之路。经过不断耕耘劳作和广宁县残联为其申领的创业扶持资金,农场经营逐渐步入轨道,还发展了农家乐、垂钓、水果采摘等新兴网红业态,吸引周边不少游客。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深知就业、创业的艰难,因此在农场发展中,我主动吸纳残疾人就业,为他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以教带工形式,累计带动30多名残友解决就业困难。”梁金星介绍道。
梁金星的经历,是我市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写实。从2010年开始,我市对符合扶持政策规定,且具有自主创业意愿并已经开展实际创业项目的残疾人,单个项目一次性发放扶持资金5000元/人。创业项目涵盖了零售、服务、农业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多个领域,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残疾人都有机会获得扶持。
“从2022年开始,项目每年扶持60名残疾人创业。”肇庆市残联教就维科科长雷立峰介绍,从发展规模看,自主创业人数逐年递增,近5年来,各地残疾人申请创业扶持专项补贴共达482人次,“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残疾人自主创业活跃度正在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我市结合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深入基层调研核查、优化申请审批流程等主要做法,托举每一位残疾人的创业未来。
精准服务强支撑
创业之路向未来
雷立峰介绍,市残联建立多部门联动信息核查机制,联合工商等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残疾人证信息、营业执照登记等数据,或通过自立小店登记注册情况,精准定位潜在创业残疾人,确保不遗漏符合条件创业者。同时,组织基层残联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广泛开展惠残政策宣传,实地走访了解残疾人创业意向与实际经营状况,详细登记项目信息、经营困难与资金需求,为精准扶持奠定基础。
在服务支撑措施中,市残联还从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出发,立体化助力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如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订单式”培训,开设盲人按摩、电商运营等课程,不少学员经过培训后,月最高收入可达3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今年32岁的孔秀华是怀集县永固镇人,自幼被视网膜色素变性困扰,近年视力仅存光感。为了掌握立足之本,2017年她主动来到怀集县残联,学习盲人按摩技术。2019年,当地残联精准推荐她参加肇庆市残疾人就业中心小儿推拿培训,2021年、2022年又接连为她争取市盲人按摩技术提升班名额,助力其专业能力持续精进。
一技握在手,创业有底气。2023年,孔秀华成功在怀城街道创办“嫝华保健中心”。从门店规范化建设到制度上墙,怀集县残联工作人员都定期上门指导,为她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难题;2024年,县残联主动协助她申请市残联自主创业扶持资金,为门店发展增添力量。如今,凭借精湛的按摩技艺和贴心周到的服务,孔秀华的保健中心赢得了周边顾客的信赖,生意稳定。
雷立峰表示,我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工作成效明显,通过资金、政策、服务多重保障,实现残疾人就业增收与社会价值提升的双重目标。但区域发展差距、创业项目存续压力、残疾人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仍需破解。“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精准扶持、提升创业能力,推动残疾人创业从‘能起步’向‘能发展’转变,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让更多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