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张达志
半年成功调解纠纷449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5%,广宁县以亮眼成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步入广宁县综治中心大厅,“常驻+轮驻+随驻”的流程图醒目可见。这里汇聚多部门专业力量,对一般问题,及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面对复杂难题,由县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联合攻坚,推动矛盾化解从“多头调处”迈向“一站化解”。同时,融入“关爱生命热线”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依法解决与心理疏导同步推进,力求“事心双解”。
高效调解,得益于体系支撑。近年来,广宁县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向源头延伸。围绕邻里、土地、劳资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打造“德叔”“志刚”“英叔”等特色调解品牌,成立行业性和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21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室)25个、个人品牌调解室3个。此外,建立“法院 + 人大”“政协 + 综治”协同调处机制,消除群众对专业术语的隔阂,弥合司法专业性与基层治理需求间的差距。
在宾亨镇永泰村,村民陈某光与陈某均因围墙占道争执不下,网格员迅速上报。退休教师调解员陈国英立即启动“下沉解纷”,联合镇国土所、城建办进行现场勘测。查实围墙违规占用公共巷道后,经三轮调解,陈某均自行拆除超建部分。
源头防控是阻断矛盾滋生的关键,为此,广宁县综治中心建立前置预警机制,持续前移治理关口。通过对高发矛盾纠纷类型的统计分析,定期编制工作指引下发各镇街。同步打造的“竹报平安”应急体系,整合公安、综治、网格资源,为重点场所安保人员配备智能对讲设备,实现突发事件“3分钟快速处置”。在基层治理“末梢”,村级“村两委+老干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