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谢文峰
近年来,端州区大力打造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推行“居民点单、超市派单、志愿者接单”机制,同步实行“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或服务”模式,不仅将志愿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还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为社区治理持续注入新活力。
端州区星湖社区居民在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挑选需兑换的物品。 记者 戴福钿 摄
8月14日,在端州区塔脚社区东景华府小区,党员志愿者们正在智能便民柜前,为有需要借用柜里爱心物品的业主提供使用指引等服务。一旁的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里,多名居民正在兑换区的货架前挑选物品,以期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实物。
“塔脚社区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在2021年启用,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志愿服务。”塔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璞介绍,为实现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该社区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招募志愿者担任店长和副店长,负责收集群众服务需求,引进和筛选志愿服务项目,安排需求服务对接等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社区积极挖掘“社区合伙人”“能人”“达人”,引导他们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推行“清单化”服务,通过店长等人收集群众所需所盼,由社区居委会连接爱心资源,将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进行对接,实现志愿服务团队或志愿者精准“接单”。
“为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们向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发放积分券,不断丰富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实现‘奉献—积分—回报’的志愿服务良性循环。”林璞透露,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进星湖社区,只见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墙上的“服务菜单”格外醒目:需要维修工具、希望举办义诊活动、轮椅坏了盼捐赠……得知大家需求,社区居委会马上联系辖内医疗资源,举办了一场义诊活动,通过社会爱心力量,为行动不便的困难居民送去轮椅。今年60多岁的社区志愿者麦志彬,主动将家中的维修工具借出,解决了他人的燃眉之急。
星湖社区工作人员苏铭锋告诉记者,该社区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已运营4年多,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群众点单、超市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为拓展服务范围,该社区依托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在辖内大型小区闲置场地、邻里先锋驿站等场所增设了4个分点,以实现志愿服务和积分兑换更精准对接。
“以往,大部分志愿服务存在自主性和自发性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供需对接不畅、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志愿服务持续、精准传递。”端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端州区依托小区党群驿站、党员活动中心、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等阵地资源,大力推进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阵地建设。
同时,端州区通过整合各领域服务力量、建强服务队伍、丰富超市商品、健全激励机制,以及“门店+散点”相融合、打造24小时智能便民服务柜等模式,有效构建起“居民点单、超市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新型志愿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端州区共有砚都党员志愿服务超市57家,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万多场次,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次,有效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端州样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