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石狗镇着力开展人居环境建设 以“兰”为笔绘就城乡新画卷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汤文雯

村民出门即绿道,迈步即公园。兰花、古窑元素融入乡镇方方面面,处处彰显了“小而精、特而美”的崭新姿态,让这座小镇愈发地清新雅致,绿美生态魅力十足。

四会市石狗镇的这一变化,正是得益于该镇紧紧锚定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以兰元素为魂,以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扎实推进“七个一”建设项目,让昔日旧貌绽放出动人光彩。

步入石狗镇,焕然一新的“门户”令人眼前一亮。一路进入,道路全部铺上了沥青路,路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绥江沿岸因地制宜建设驿站凉亭、沿江栈道和绿美生态小公园,并融入了“兰花”地域特色元素,打造成为石狗镇的“美丽入口通道”,让“第一印象”既大气美观又散发着独特的兰韵气质。

走进圩镇,幸福路主街及康乐路、光明路等沿街房屋外立面,统一的窗户装饰条、规整的空调外机铝板、洁净的店招,让圩镇风貌焕然一新。精心设计的门户标识、崭新的路灯、修剪整齐的行道树、雅致的兰花标识、平整的人行道、嵌饰兰花元素图案的花基树池,提升了街面整体景观。

“每当夜幕降临,主街连片房屋上蜿蜒的灯带与点缀农房墙面的兰花标识同时点亮,勾勒出别具石狗特色的璀璨夜景。”居民潘柱锋自豪地告诉记者,站在圩镇文体广场圩镇客厅的二楼平台上,乡村的美丽夜景尽收眼底。

石狗镇党委委员梁卓玲告诉记者,圩镇文体广场外的这条道路是外地车辆逢年过节的必经之路,车流人流比较多,为了方便过路者中途休憩,石狗镇在文体广场建设“美丽圩镇客厅”,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还建设了3个充电桩,可同时满足6台车充电。

“美丽圩镇客厅”为两层钢结构建筑,时尚现代的建筑风格,让圩镇客厅成为了广场的一道风景。里面展示了石狗镇的月饼、蜂蜜、茶油等土特产,以及融入兰花元素的鹅春古窑工艺品,还有规上企业生产的亚力克桌椅、象棋等,另一间工作室则展示了石狗镇的历史沿革、未来规划等,呈现“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二楼则设置了公共阅读空间、观光休闲服务等。

“我们引入社区服务,每天都有社区工作人员在这里轮值,确保了圩镇客厅建好用好,真正发挥出作用。”梁卓玲说,这个开放共享的活力空间,不仅是展示石狗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居民日常交流、休憩娱乐的舒适港湾,极大地提升了圩镇的公共服务品质。

木岗山郊野公园是石狗镇“七个一”建设的点睛之笔,村民主动让地建设这个“绿美生态小公园”。该公园以“兰”为魂,设置了富含兰花元素的科普小品和互动装置,生动地科普兰花的品性、品种及育种知识等,是广东省首个兰花科普主题山体公园。

园内还种植了香樟、宫粉紫荆、桂花、勒杜鹃、石斛兰等30多种乔灌花草,四季更迭,绿意盎然,巧妙地将生态休闲与科普研学功能融为一体,绘就了一幅“兰韵萦园、绿韵悠长”的生态画卷,成为群众亲近自然的首选。

沿着石狗木岗村方向,“美丽绿道”让镇村联动更紧密,城镇居民和乡村村民都能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绿道串联起雅兰聚景、文化服务中心、木岗村稻田景观栈道、落日观景台、绥江河畔等区域。被匠心划分为庭院段与田园段,延续“兰花和古窑”的文化脉络,通过“绣花针”式的微改造手法,对沿线建筑外立面、景观口袋公园、道路设施进行精心点缀,形成“村中有景”“景中有村”,让群众感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

美丽绿道不仅成为了当地居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享受慢生活的绿色廊道,也为游客深度体验石狗风情、兰花和古窑文化底蕴提供了一条生态与文化交织的风景线,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共创共享。

“在乡村生活很幸福,出门即是彩虹沥青路,人居环境好,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民何国安高兴地说道。在建设绿道时,何国安主动加入绿道的绿化美化工作,将门前的那一片区域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平日里倍加呵护打理,每到鲜花盛开,各种造型独特的绿植,总能吸引居民、游客驻足欣赏,拍照打卡。

据悉,在推进“七个一”建设时,石狗镇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切实当好“一线发动员”,上门入户向村民讲解“百千万工程”相关政策,推动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支持推进“七个一”项目建设。在巩固提升建设成效阶段,石狗镇更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干群联动方式,常态化开展圩镇“六乱”整治行动,长效管理维护圩镇新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