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绮彤
走进位于端州区西江北路的回家吃饭湘菜馆,最吸睛的不是店内的装潢,而是一排明亮的食材展示架和全透明厨房。片片鲜红的黄牛肉、翠绿欲滴的通心菜……50种多食材整齐码放在盘中,分量一目了然,顾客进门点餐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展示食材的新鲜度,更是为了让顾客能清楚看到每一份菜的具体分量,在点菜时就不会因为不知道菜的分量而多点、点错,让顾客吃得安心、点得精准、减少浪费。”餐厅负责人周望笑着解释,这些展示食材也会在用餐高峰期过后及时烹制上桌,不会造成浪费。
周望是位朴实的湖南人,经营回家吃饭湘菜馆已有七年,谈及节约理念,他坦言:“我们是农民出身,骨子里就带着对粮食的敬畏,最看不得浪费。比如说有2个顾客来吃饭,一来就要点四五个菜,那肯定是吃不完的。我们就会及时给顾客建议少点一些。我们菜品分量算比较大,不能为了多卖几个菜,就让粮食白白倒掉。”
为了做出正宗的湘菜味道、让在异乡的游子吃到家乡菜,餐厅在采购方面下足功夫。周望介绍,该餐厅的许多食材如鳝鱼、芹菜、通心菜梗、酱板鸭,腊肉、香干等都是从湖南批发而来,“我们的食材通常是晚上发货,第二天一早就到了。到货后员工就立刻进行处理,并放入店内的冷藏柜,以保持菜品新鲜。”
食材的新鲜度管理只是第一步,精准控制库存、避免积压更是关键。“一般我们不会准备过多的食材,宁缺毋滥,卖完即止。”周望举例道,“周五到周日的客流量大,我们就适当多备一点菜,工作日则严格控制。但同时我们也会进行灵活小幅度调整,如果发现中午生意特别火爆,卖得超出预期,下午我们就会及时采购,以补充晚市所需。”
那么,当天未能售罄的食材如何处理?周望表示,餐厅较少剩菜,当天的菜基本当天就能销售完。餐厅员工用餐一般在午市和晚市的高峰期之后,即中午1点后和晚上8点后,实在多出来卖不完的菜品,用作员工餐。
据了解,回家吃饭湘菜馆日常接待的顾客中,家庭聚餐是主流。在这里,“光盘”或打包带走已成为一种习惯。“顾客以家庭消费用餐为主,家长也会给小朋友做好榜样,基本不会浪费,吃不完的都会打包带走,拿回家吃。”周望说。从门口鲜活的食材“点菜指南”,到顾客自觉的打包行动,该餐厅将“光盘行动”的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化作顾客舌尖的美味与心间的认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