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黎丹彤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封开县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基层医疗提质、乡村教育创新等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凝聚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注入源头活水。
唤醒“沉睡资源”提升集体收入
封开县聚焦产业发展难点,以金融创新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从“小弱散”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通过硬件升级与模式创新双向发力,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以前农产品丰收了却愁存储,现在有了冷库,再也不怕好东西烂在地里了!”在南丰镇金楼村,种植户老张向记者道出冷链项目带来的实惠。
据悉,驻南丰镇帮扶工作队在金楼村流转土地打造100亩优质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引进广东肇庆丰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绿色无公害的羽衣甘蓝、苹果丝瓜等,并配套建设高标准田头冷库及包装打包车间,延长、健全农业产业链。项目通过探索“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提高村集体收入。
在基础设施领域,南丰镇“田头小站”冷库与大洲镇冷链运输项目,破解特色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存储难题,辐射带动2500亩蔬菜种植基地提质增效,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流通体系。
在产业规模扩张方面,“入股+贷款”创新模式成为封开县乡村产业振兴破局关键。目前,“股贷联动”资金已注入4个村(社区),村集体直接参与合作社经营,无息贷款破解流动资金难题,形成“集体增利、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南丰镇开明村肉牛养殖项目在获得资金注入后,用于品种改良与合作社升级;金装镇“一村育千树”项目获得国企注资后,盘活560亩闲置土地种植苗木6.5万棵,集体经济收入年增142万元,让“沉睡资源”变“增收资本”。
资源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基层医疗、教育领域的堵点,封开县联动易方达基金构建金融基金深度合作体系,通过资源下沉与科技赋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据悉,易方达基金支持的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项目,运营以来已经救治178例脑卒中患者;专科建设项目开展12场专家轮训,覆盖500余名乡村医护人员,推动金装镇、杏花镇等3家卫生院跻身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表扬名单。此外,封开县正谋划医疗AI智能体项目,将整合县、镇、村三级诊疗数据,以“1+N”数字医共体模式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辅助诊疗,让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群众。
教育方面,南丰镇启动的“双师课堂”一期项目通过“云教学中心+直播舱”链接城市优质教学资源,为16所学校8000余名学生开设英语、艺术等课程;二期项目还将进一步拓展覆盖面,以数字化转型打造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封开样板。该县还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智能教育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产学研基地”,让乡村教师掌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技能,从“输血”到“造血”夯实教育振兴根基。
多方合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封开县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上的突破,源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协同机制释放的强大效能。
广州市番禺区与封开县是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去年,封开县在番禺区举办“百千万工程”联合招商大会,会上就封开县的先进制造业、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等投资环境进行全面推介,吸引众多客商前往考察投资。在对口帮扶协作过程中,番禺区动员区内社会力量,支持封开县发展建设,成为区域协同的典范。
央企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铁建二十三局等6家央企利用自身优势,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封开县6418栋农房风貌提升、35个乡镇项目落地,让乡村颜值与价值同步提升;中交四航局在帮扶长安镇宝山村过程中持续投入项目建设,吸引80%村民参与积分超市活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产业旺到民生暖,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封开县以实干笃行书写“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答卷。这些实践不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封开方案”,更印证了唯有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群众多方合力,才能绘就县域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为封开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新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