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林韵雯
肇庆高新区与四会市交界区域的环境秩序问题,是困扰两地发展、影响城市形象长达十余年的“老大难”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期,经两地党委政府(管委会)高位推动,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成功探索“疏堵结合、刚柔相济、常态长效”跨区域治理新路径,有效破解了这一“顽疾”,带动交界区域面貌焕然一新。
整治前,环境脏乱差。 受访单位供图
掣肘:长期存在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走进肇庆高新区信宜村与四会市前锋村交界的路口,干净整洁的路面、井然畅通的街道,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7月前,该片区还是流动摊贩长期占道经营、杂物堆积、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生”。
“以前,常年有流动摊贩在这里‘打游击’,尤其是晚上,饮品车、水果摊、小吃摊随意占据人行道和部分车道,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也为村民日常进出带来不便。”谈及以往,信宜村居民小燕一肚子气。她透露,摊贩经营产生的塑料袋、餐盒等垃圾经常被随意丢弃,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对此,城管部门也颇无奈。“两村交界处为一个Y形路口,周边居民集中,且有厂区、学校、市场等,人流量相对大。因此,长期有流动摊贩在此占道经营。”市城管局高新区分局执法监察中队中队长邓德新无奈称,多年来,该局曾无数次到现场开展执法行动。然而,摊贩抓住了交界处的管理权责交叉、执法力量分散等特点,当高新区城管部门开展执法时,他们便到四会辖区摆卖,四会亦是如此。
“执法人员一走,摊贩随即卷土重来,问题得不到根治,成为制约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突出短板。”邓德新说。
整治后,环境变得洁净美。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破题:两地携手精准施策
为有效破解上述问题,两地成功探索“疏堵结合、刚柔相济、常态长效”跨区域治理新路径,首次有效解决了这一积弊多年的沉疴痼疾。
据了解,为确保联合执法整治的持续性、有效性和适应性,7月起,两地迅速构建坚实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保障机制,成立高新区—四会市交界处环境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时研判整治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和解决难点堵点,推动各项整治措施精准落地、机制持续优化。
“我们将源头疏导作为破题关键。”邓德新介绍,两地城管部门在经过全面摸排后,利用四会市前锋村浩丰创意园、高新区万都广场等周边场所,快速规划出超40个临时便民疏导点供摊贩摆卖,既解决了流动摊贩“生计”与城市“秩序”的矛盾,又实现从“马路市场”向“规范经营”的良性转变,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
在此基础上,两地城管部门牵头,集结了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力量开展集中攻坚,对流动摊贩聚集性占道经营、占用城市道路乱堆乱放、违规排放油烟和噪声等突出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同时,建立“定人定岗”常态化值守机制,实现从“短期突击”向“长效管控”的转变过渡,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推动交界区域的环境秩序得到大幅优化。
如今,走进该交界片区,占道的摊贩不见了,杂乱的杂物已被清理干净,人行道恢复了畅通,环境卫生也得到显著提升。“现在这里简直是大变样了,道路畅通了,环境干净了,我们住得也更舒心。”看到片区的变化,居民们纷纷点赞。
邓德新表示,两地将持续深化联合执法与定岗值守机制,探索扩大便民疏导点覆盖面与服务功能,并积极引入智慧化监管手段,提升交界区域环境质量,推动两地一体化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