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冯铁成
“一处有警、八方支援”。广宁县积极构建“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一台终端对讲机,联动县镇村三级通信调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终端对讲机即可第一时间将信息同步共享至县、镇一级,推动快速反应、精准指挥、专群联动、高效处置。这批终端对讲机的投入使用,让社会治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近日,在广宁县南街街道办公楼会议室里,数名工作人员围在电脑前,一边盯着屏幕上的操作指南,一边琢磨手中的对讲设备。“这个键是组呼,长按就能说话。”“那遇到突发情况,怎么最快地呼叫支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学边试。原来,他们正在学习使用移动poc对讲终端设备。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下,仅靠单个单位的保安力量难以应对突发状况,群防群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广宁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社会力量管理难、指挥不畅,未充分发挥最小应急单位的作用等问题,县委政法委在南街街道、横山镇、潭布镇试点建立广宁县“竹报平安”最小应急单元群防群治项目。该项目依托广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初步构建起高效的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据悉,“竹报平安”项目的终端设备,可提供即时指挥、多级组织管理、多级联勤联动、一呼百应、圈选调度等功能。通过智能终端和最小应急单元指挥调度平台,可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高效管理。该智能终端机涵盖公共安全巡逻、紧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日常巡查及设施维护等相关业务,为指挥调度员提供强大的现场感知与信息交互能力。指挥调度平台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了指令下达与现场反馈的即时性、准确性与保密性,有效提升了应急管理的灵活性、响应速度与整体效能。
第一批试点设在试点镇(街道)的县级公安部门、镇级派出所和平安法治办,以及村一级的村委会,共投入110台终端机。该项目依据风险等级和处置要求,将最小应急单元分为A、B、C、D四类,构建起层级分明、精准覆盖的安全“金字塔”。
例如,当某乡镇发生突发事件,对讲机持有者可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打通最小应急单元解决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的快速响应目标,将风险“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广宁县表示,“竹报平安”项目打通了指挥调度的“高速路”,连接起最小应急单元的“神经末梢”,共同构筑安全“防护网”。该县将进一步整合村(居)委会、最小应急单元、综治中心、网格员队伍,以及逐步推进教育系统、卫健系统、物业安保、大型商超等各方力量配备终端机,并纳入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队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有效形成联防联控网络,让安保力量“1+1>2”,以网格智治“小单元”,撬动基层“大治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