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暑假期间,肇庆多地推出形式多样的暑期公益课堂,涵盖气象科学、非遗传承、艺术启蒙等多个领域,为少年儿童打造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让孩子们在学习与体验中收获知识、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四会文化馆开设的暑期公益课堂。 受访单位供图
在端州区,气象科学探索成为孩子们的热门选择。7月26日,由端州区青少年文化宫联合市气象局举办的气象科普公益活动,吸引了20组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在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百叶箱、风向杆等气象设备,了解数据收集原理,还走进气象影视中心探秘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并动手制作气象卫星模型,在沉浸式体验中揭开气象科学的神秘面纱。
另一边,非遗传承类公益课堂则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端州区“跟着非遗游端州”系列活动持续升温,其中第三、四期分别聚焦端砚文化与酱油酿造技艺,孩子们在端砚博物馆聆听千年制砚工艺,在香满源公司体验酱油酿造工序,亲身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
而端州睦岗街道龙塘社区的“非遗传承·童心同行”公益暑期班更具创意,以醒狮非遗为载体,通过狮头彩绘、鼓乐训练、微型展演等环节,让38名中小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武术与民俗文化的魅力,大学生志愿者的“结对”陪伴更添温馨。
“我们结合前期的线上线下调查,重点摸清家长对暑期托管的核心诉求及青少年对文化活动的兴趣点,避免服务供给与居民实际需求脱节。基于调研成果精准选定醒狮这一兼具文化底蕴、视觉冲击力和强互动性的非遗载体,并设计为公益暑期班,精准回应青少年兴趣及家长对安全、有益的活动需求。”睦岗街道龙塘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而作为文化单位,市县两级文化馆也结合青少年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课堂。其中,市文化馆开设“非遗夏令营”,内容包括端砚制作技艺、拓印、古法造纸、风筝DIY等。而四会市文化馆的暑期公益大课堂已连续举办12年,今年开设的11门课程,石塑黏土手作班、粤语童谣班、少儿舞蹈、古筝、戏曲等课程轮番上阵,12位专业老师与志愿者团队通过微信群实时分享课堂动态,家长们纷纷为这堂“文化惠民课”点赞。
从气象科学的奇妙探索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从艺术素养的启蒙培养到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肇庆暑期公益课堂以丰富的内容、专业的指导和免费的服务,为少年儿童搭建了成长平台。这些公益活动不仅解决了家长的暑期托管难题,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与文化的种子,成为假期里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