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粤华
清晨5点多,天边泛起亮光。高要区大湾镇官田村村民伍瑞好从家中骑车出发,5分多钟后来到官田村夜兰花种植基地。拿起袋子,下到田里,这里早已有零星工人在忙活。她加入采摘队伍,站在田垄边仔细挑选,轻轻一掐一放,成熟的夜兰花便被采摘了下来。
大湾镇官田村夜兰花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忙着采摘夜兰花。
这样的场景,自今年4月份以来每天都在上演。2024年,官田村引种夜兰花,在村里试种了20亩。因效果不错,今年引进夜兰花新品种,将种植规模扩大至160亩。
夜兰花又名夜来香,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新鲜的夜兰花既可煮菜还能煲汤,市场需求大,价格相对稳定。
“官田村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夜兰花。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日照足,雨水适量。因为是山坡地,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避免积水,防止夜兰花根部出现病害。”基地负责人谢小娟告诉记者,夜兰花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技术要求也不高,病虫害极少,市场售价好,如果管护得好当年就能回本,且还能盈利。
时间来到上午9点半。站在基地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夜兰花整齐列在田间。藤蔓沿着铁丝网攀爬,藤叶交错间是一簇簇灯笼状的夜兰花,花朵清香在田间弥漫。四五十名工人来回穿梭,熟练采摘。一袋袋的夜兰花被送进基地冷库,等待打包销往市场。
夜兰花的采摘期是每年4月至10月,基地聘请工人,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工作岗位,增加了收入。谢小娟说:“基地雇有长工约10人,主要负责除草、打药等管护工作。到了采摘期,用工量会大幅增加,每天有四五十人到基地忙碌。到了8月中旬至9月初的采摘高峰期,每天需要用工六七十人。除了官田村,朗第、朗尾、金桂等周边村的村民也来基地做工。”
官田村村民霍永好之前做泥水工,基地建成后来到这里当长工,主要负责管理工作,收入每月5000至6000元。“人工按天计算是每天100元,按斤计是每斤采摘价2.5元。工人们每天收入一般是150至180元,熟练的可有200多元。”她笑着说,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还能接送孙子上下学,方便照顾家庭。
“夜兰花生长快、产量高,采摘工作量不大且不受年龄体力限制,村民都能参与种植。”大湾镇棠孔村委会官田村村长霍继宏说,夜兰花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约8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激发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据了解,该基地的夜兰花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去年的批发价平均每斤13元,今年涨到15元。按总产量48万斤计算,基地年创收超200万元。
基地目前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在田间建起了直播间。“等相关手续办妥后,我们将直播带货,让官田村的夜兰花销往全国。”谢小娟还计划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更多村民种植夜兰花,一起走上致富路。
官田村通过精准选育特色品种,打造农业品牌,激发产业活力等举措,成功将夜兰花种植发展成村集体支柱产业,成为了大湾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乡村产业发展典范。小小花朵,让乡村振兴、村美人和的愿景绽放在乡村大地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