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江涛 通讯员 李俏 邹洋慧
“太好了,这些‘田秀才’又来啦!”近日,广宁县洲仔镇务水村村口乘凉的村民们,看到一群熟悉的青春身影,纷纷表达欢迎与期待。这些身影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苗”绘“蓝”图突击队的队员们,今年已是他们第四年到务水村开展助农实践活动。
突击队员田间调研农作物“三害”情况。 通讯员 李俏 摄
2021年,该校刘文博士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被派到洲仔镇指导农业生产。自2022年起,他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以突击队指导老师身份,每年暑假组织农科专业学生到洲仔镇科技助农,务水村是主要帮扶对象。
几年间,突击队从科学育苗、病虫害生物防治,到优质种苗推广、栽培技术培训,再到土地撂荒调研、土壤改良监测,与村民交流密切,队员们扎根务水村,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情谊。
“年轻人,辛苦啦!今年干啥呀?”热情的村民拉着突击队队长罗海胜拉家常。罗海胜既亲切又感到责任重大,他说,往届师兄师姐工作出色获村民认可,今年他们也要加倍努力,不负期待。
“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调研。”罗海胜介绍,洲仔镇的农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但农民普遍缺乏防控知识,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在往年病虫草害调研的基础上,今年他们扩大调研农作物的品种和范围,要全面掌握“病害、虫害、草害”情况,编制一份完整的洲仔镇病虫草害彩色图谱防控手册,为农民防治“三害”提供科学依据。
进村后,在刘文的带领下,13名突击队队员分成了杂草组、病害组、虫害组,走进洲仔镇仓丰村、务水村、清桂村等多个村庄,对水稻、玉米、木薯、芋头、花生、茄子等十余种当地主要农作物展开调研。
七月酷暑,队员们头顶草帽,在田间认真调查。杂草组重点识别稗草、马唐、丁香蓼等恶性杂草,同步采集主要草害样本;病害组逐一记录锈病、稻瘟病、霜霉病、白粉病、白叶枯病等典型病症的发病特征;虫害组采集稻飞虱、三化螟、玉米蚜等关键害虫样本。
“这次下乡正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虫害组成员郑癸洋表示,经过连日扎实细致调研,团队累计采集“三害”样本200余份,并建立影像资料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编制的《洲仔镇农作物常见病虫草害彩色图谱手册》将包含‘三害’症状特写、文字说明及结合当地气候的防治方案。”刘文表示,考虑到农户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突击队除编制手册外,还计划用AI技术将手册转化为粤语讲解的防治视频。“通过看图识害、听讲解学防治等可视化方式,帮助农户更轻松学到防治办法,实现更精准有效防治。”
“怎么用药、用量多少,很多农民都不太懂。”务水村党支部书记曾林强说,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村民的难题,突击队完成调研并制作实用手册后,村民防治病虫害及科学用药将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突击队还在洲仔镇南药种植基地开展“绿色除草”试验,用食品级原料溶液除草。该溶液依托酸性和高盐渗透原理破坏杂草细胞结构。试验显示,喷洒后4小时内杂草萎蔫发黄,效果显著。
“这个溶液的使用安全性已得到验证,但除草功效的稳定性、长期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等仍需进一步试验论证。”刘文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做好“绿色除草”的试验论证,争取为洲仔镇当地的草害防治提供全新的绿色防治技术支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